第二十六章 | 网聊(1 / 3)

2009年,严寒开设了微博,是国内第一批入驻微博的用户。微博有普通用户和加v用户之分,加v也就是官方认证,既是用来区分同名同姓的人,也是为了给各种名人、机构,或者需要标榜自我身份的人一个身份的象征,表示这就是本人。所以,为了避免身份混淆,引起公众误解,微博实行名人身份认证策略。

一般来说,微博加v认证须满足以下条件:

1.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乐队、演员、媒体、体育界人士。

2.在公众熟悉的某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

3.知名企业、机构、媒体及其高管。

4.重要新闻当事人。

5.未在上述范围内的,容易引起身份混淆的其他自然人或者机构。

那时候微博如日中天,各类火爆全网、全社会的消息大多都是从微博出来的,严寒好歹在互联网圈子里也泡了几年,他知道每次互联网新的平台和模式的崛起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那时候,凡是有微博的人基本都想加v,但官方审查较为严格,不是什么人提交资料就能申请通过的。严寒找到自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同学,同学在京城经营多年,人脉很广,找到某浪的朋友搞个微博加v认证还真不是难事,也就是鼠标轻轻一点的工夫,所以找到对的人办事真的是事半功倍。为什么严寒也这么在意这个微博加v?因为加v认证的微博知名度就会上升。认证给用户的感觉就是更可信,微博加了v代表你通过了审核,得到了认可。一旦加v认证之后,该微博发送的信息也会让人觉得更可靠,大家也更愿意去信赖你说的讯息。通过认证的人,也会被大家认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人,说的话就更有分量,也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听你说话,当时所谓意见领袖也好、公知也好、明星也好,基本都是通过微博对外发声的。

严寒的业务转型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从以搜索引擎营销、互联网广告代理为主的业务形态,转型到以微博、贴吧等互联网口碑营销、舆论营销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其实两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互联网其实就是注意力经济,而彼时中国网民的注意力已经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软件客户端等传统互联网平台,转移到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上面来了。

那时的严寒,业务刚走上正轨,事业稍见起色。肖婷给他介绍的这个大单,着实让他大赚了一笔,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兜里有点儿小钱的严寒在华强北租了一间一室一厅的办公室,月租5000元。其实从严寒公司的业务角度,实在没有必要选择华强北这种商业繁华的城市中心,但严寒心里一直对t公司拒绝自己耿耿于怀,t公司是从华强北成长起来的企业,严寒选择华强北,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不服输的心理。这一年,严寒的辛苦没有白费,在他的努力下,他七拐八拐地找到了一个关系,历经对接需求、比稿和三轮谈判,最终接下了t公司支付业务的新媒体传播业务。“呵呵,进不了你的公司,照样能赚你的钱。”在收到t公司的首付款后,严寒得意地说了一句。这一年,除了拓展新业务线、租办公室,严寒还招了4个人,一个负责业务,一个负责内务,另外两个负责新媒体运营,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严寒站在办公室的窗前,俯视着华强北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一刻,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严寒一直想找个机会当面感谢一下肖婷,可肖婷从北京回来以后就似乎很忙,接严寒的电话也是聊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断,连总结报告、发票这些资料也都是发邮件和快递,见不着肖婷,严寒反倒有些急了,感情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人家突然间给你来个“欲擒故纵”,自己就慌了神,尽管这些并非肖婷有意为之。

肖婷这种女孩似乎从哪方面看都没有什么让人拒绝她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