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处罚他们?”
“呵,天下官员,几乎一个样儿,朕罚得完么。只要他们还在为大明办事,朕就还得用他们。你是朕的孙子,所以才对你说这些。”
朱瞻基感受到爷爷的关怀维护,对他的寄予厚望,不禁为之动情,眼圈儿一红,低低地唤道“皇爷爷……”
朱棣拍拍他的臂膀,叹道“先皇修大明律,立下皇明祖训,就是为了子孙后代治国有方向。朕以前的刑律过于苛重了些,重用锦衣卫,是为了平息靖难之时的反对者,法律太重了刑罚必然泛滥,吏治太严了则施政必然苛薄,百姓们要手足无措了。朕主天下时,正当收拾靖难乱世,又要重新确立我们这一脉的权力,名不正则言不顺,朕不用酷刑,那些酸儒就会只认朱允炆正统,哼,他算什么正统,不过是我大哥的一个庶子罢了。还有倚仗靖难的功勋恃宠而骄,不法者太多了,所以刑不得不重,如今惩治贪官污吏已见成效,下西洋扩大大明国威,鞑靼臣服,顺天府也要修建好,天下稳定了。等我把瓦剌扫平了,你就坐镇顺天,治理平世,刑法当轻,多施仁政。把天下人才收为己用,朕也就能含笑九泉了。”
朱允炆并不是嫡子嫡孙,而是嫡子庶长孙,所以他本来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前太子朱标一共生了五个儿子,皇太子妃是郑国公常遇春的长女。这位常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八岁早夭,次子朱允熥,这是嫡长子嫡次孙,第一顺位继承人。按照传统礼制,继承人的顺序是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孙嫡次子,所以真正的继承人法位顺序,朱允熥应该排在他二哥朱允炆的前面。
但是朱允熥当时太小,才学有限,表现过于平庸,朱元璋自己当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不能不考虑主少国疑的问题。再说朱允熥的亲姥爷是常遇春,舅姥爷是蓝玉,郑国公常茂是他大舅,开国公常昇是他二舅,一旦这个年纪小,才干又平庸的孙子做了皇帝,天知道会出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所以几乎未做任何考虑,朱允熥就被他否决了。
这时候,在朱标过世时悲痛欲绝表现殊异的孝顺孙子朱允炆就进入了这个迟暮老人的视线。
父亲死了,朱允炆当然伤心,弄得形销骨立,三日不食几乎气绝。渐渐的,他就被立为皇太孙。
虽然不是嫡长,可是是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所以朱棣靖难成功,大臣许多都对朱棣不屑一顾,方孝儒宁愿诛十族也不认同他。
朱瞻基连忙应道“是,孙儿记下了。”
朱棣颔首道“嗯,你退下吧,朕有些乏了,歇息一会儿。”
“孙儿遵命!”朱瞻基示意侍卫拿来一个抱枕和毯子,让爷爷斜躺在枕上,盖上毯子,掖了掖毯子角,蹑手蹑脚地退了出去。
————
“臣陈远,谢太子殿下厚恩。”陈远佯装很感动的样子,朱高炽在收买人心。为什么不见自己,他也明白,现在自己在那些太子党眼中就是赵王的人,朱高炽不得不考虑他追随者的情绪。对于陈远,他又想拉拢,朱瞻基对陈远不感冒,其他儿子还小,因此让太子妃接见。
“家里所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你在三叔身边做事,为陛下办事,勤勤恳恳,太子也时常念叨呢。”太子妃面带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她的话里,不仅仅是称赞陈远,还有暗中敲打陈远,让他找好队站。
其实张氏很有政治能力,要不然怎么才跟朱高炽结婚不久就得到了朱棣的高看,称赞为大明未来的国母,而且在朱棣前周旋,保朱高炽地位,后来朱瞻基去世,也是她管着后来的孙皇后和朱祁镇,才不出事端。她一过世,孙皇后太封自己的亲属,朱祁镇放纵自我,才出了土木堡之变。
历史上,苏妲己,骊姬,都被描述成祸国殃民的女人。还有后来的孙皇后,妩媚作态,被称为一代妖妃。陈远没有见到过现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