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顺天,意义非凡。人们只是从他的私心上来理解,说朱棣的势力在北方,不想在南方受朝臣控制,执意迁都。
其实,明成祖迁都顺天,一是完成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心愿,朱元璋早有迁都北方之意,因此派他的几个儿子到顺天、长安晋阳等北方重镇做藩王,实则考察哪个更适合迁都,成祖迁都是完成了他父亲的心愿。二是有利于明军抗击蒙元势力,蒙元退入漠北后虽分解为鞑靼瓦剌几部落,但仍与明作对,迁都顺天,即天子守边,方便处理蒙古问题,有助于此后朱棣的北伐。
“迁都嘛,草民倒有些想法。”
“说说。”朱棣轻轻放上茶盖。
“南方重文,耽于安逸,难以进取,历数古今王朝,没有一个能够南方北伐成功统一北方的。举个例子,北宋还能北伐,与北方对抗,当到了南宋,定都今天的南京,则不思进图,划江而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对当时最好的写照。”
“说下去。”
“大明幅员辽阔,我们的敌人在哪里?东方是海,没有,西南的安南,北方的鞑靼和瓦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明和鞑靼瓦剌接壤数万里,他们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野心勃勃,时常想入寇中原。”
朱棣停下放下茶杯,示意陈远继续说。
“如果鞑靼瓦剌入寇怎么办,从北方消息传到南京,群臣讨论一下,再发布命令到北方,一来一回,鞑靼都能打进山海关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只有加强北方藩王的兵力,多给他们自主兵权,但唐朝的藩镇割据还写在史册上,藩王太大,对中央绝非好事。”藩王也一直是朱棣的心病,朱允炆就是看到藩王的威胁,才着力削藩,可惜用力太猛,黄子澄几个又特别无能,只会高谈阔论,最后让朱棣捡了便宜。
靖难前,朱允炆把有实力的藩王撤的撤,削的削,经过靖难后,朱棣同样削藩,但手段温和了很多,而且都没了实力,藩王有了生存空间,根本没有实力和朱棣叫板,就相安无事了。
“所以,草民以为,迁都顺天,是陛下英明的决策,退可派遣将领,把鞑靼瓦剌扼守在长城外,进可以出击蒙古,扫平大漠,天子守国门,保大明江山永固。”
“说得好!”朱棣神采奕奕,抚掌激动,“天子守国门,保大明江山,说得好。满朝文武,竟没有人能看懂朕的心意。”
陈远心中明白,朝中定然有人明白的,他们又不是蠢人,这些不会看不到,只不过就算看到也不愿说罢了,朱棣想迁都,太子不想迁,是他们父子的事,他们掺和什么。而且官员的大多根基在南方,谁愿意跑到北方喝冷风。
陈远不说话,不经意吃着糕点,盯着棋盘上。
“朕的这个太子,犹犹豫豫,做事畏首畏尾,守成还行,却不能进取。老二呢,一直不死心,你说,朕要是换了太子,是不是能解决很多问题?”
见陈远盯住棋盘没回答,朱棣“嗯”了一声。
陈远“回过神”来,惭愧道“陛下刚才说什么?惭愧,刚才想棋,走神了。”
朱棣笑骂“你这小滑头,罢了,今天就下到这里吧,朕也该回去了。考试还没有结束,杨士奇要专心科举,蹇义要保持士子的起居,各地的折子,都堆在了朕的案上,朕再不去,夏元吉那堆老家伙,又该来鸡鸣寺请朕了。”
陈远的家里,樊娘子忙出忙进,杀鸡修鸭,还不断的喊“大个子,帮添下柴火。”
“大个子,帮拿一下盆。”
“大个子——”
她家里搞得轰轰烈烈,不明真相的,还以为是家里有什么大喜事呢。
春花站在灶前,系碎花蓝布围裙,熟练的挥动铲子。切菜、放油、撒盐,锅里冒出滋滋的声音,一会就散发诱人的香味。她的针线活不成,厨艺天赋却很高,来陈远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