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豆豉的地方林舒晴设在自己家里,左右是说跟自己娘亲学的。
每日换豆豉、买豆豉的人,就在林家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豆子也不是能随便换的,得把麻袋里面的豆子倒出来,细细挑拣,若是坏的多,定然是不会给够分量的。
加上林家的豆豉分量有限,所以换的话是一人一周只能换一次,买倒是可以买两罐子,多的没有。
四日才开上一次门,还是每天限量,很多人想不明白林舒晴这又是干什么?
这么好赚钱的生意,还得算着日子才能卖,哪有这么做生意的。
站在门口数钱的林舒晴笑了笑,换上认真的神情道“这豆豉做的慢,都跟咸菜一样得腌,腌得久了才好吃,不然就跟普通豆子没两样。”
“而且这豆豉每顿夹上数粒就能下饭了,也不用天天吃,买多了回去放着还会坏。”
“四天做一次生意,就算人再多,也不可能一天吃完,够的够的。”
实际上,是买的人太多了,她若不控制数量,一会儿就卖完了。
物以稀为贵,这在后世有个专业术语,叫饥饿营销。
话是这么说的,可是在林家门口排队的人直到天黑了才散去,还有不少买不上豆豉的,怪自己来得晚了。
还有人听了林舒晴的话,准备回家腌豆子吃,左右跟腌菜一样,可怎么都腌制不出那个颜色和味道。
豆子放坛子里是什么颜色的,拿出来顶多绿了点,带着些咸味酸味,吃到嘴里还是硬邦邦的。
跟人家酱香软糯的滋味差了十万八千里,反而浪费了好些豆子。
那些窥探林家做豆子秘方的人,以为自己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却不想层层碰壁,最后还是自己歇了这心思。
还是老老实实去买豆豉,卖豆豉吧。
时下的东西的都是卖个新鲜,若是能早上一会儿抱到镇子上卖,双倍价格的都是有人买的。
越到后面,越是不值钱了。
叹气归叹气,总归这豆腐还是能继续买。
自从屏南坡的豆腐生意起来了,不少村里人把自己家的院子收拾开了,租一两间屋子给外面来买东西的商人,供上些柴火热水,要吃饭得另外付钱。
运气好,一天能挣个十几文。
还有脑袋热络的,直接在自己家院子旁边再搭了几个棚子,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就着马棚一起出租。
不少商人是的马匹驴车过来的,驮豆腐的,买豆芽、豆豉的,天黑赶不及回去就在村里下榻了。
本来对林家生意颇有怨言的,这会儿也稍微有些缓和心态。
这豆腐,拿出来村里一起做,这豆芽豆豉为什么不一起拿出来呢?
也是,这是人家家里的方子,又不像这豆腐一样,家家户户都能参与,林舒晴是个有本事的,不然也做不出这些。
每日看着林家来往的商人,大家多少有些羡慕。
可是现在商人在他们家入住,自然得利的也是他们,也就巴不得再来多些商人。
关于豆芽做豆豉这些事,林舒晴也有自己的打算。
之前跟杜叔一起做,是因为怕自己奶奶家惦记。
现在看来他们确实是惦记着,可又奈何不了她。
就算说也是跟贵人一起学的,这理由也太牵强附会了些。
这些东西她不是不想自己拿出去村里人一起做,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每天忙碌这些东西,一天能有上百文的纯收入,在村里面看起来是大户人家,可是放在外面是绝对不够的。
不说前期念书识字要花的钱,到了后面,若是考上了功名也会花得更多。
她家里三个小子,一个姑娘。
一个能读书,其他自然也都要顾上,便是最小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