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议论纷纷(6 / 15)

奥林匹克 陈虎a 24677 字 2020-03-18

,它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两大宗教对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倭马亚大清真寺(始建于705年)教最主要的清真寺之一,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该寺被认为是教的第四大圣寺。

倭马亚清真寺最早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朱庇特神殿,后来在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后改为圣约翰大教堂(纪念施洗约翰)。叙利亚于7世纪为阿拉伯人征服后,圣约翰大教堂一度仍归基督教徒做礼拜之用。705年,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瓦利德一世接收了这座教堂,将其改为清真寺。瓦利德一世从拜占庭、叙利亚、埃及等地招集工匠,历时10年将清真寺建成。

在改造过程中,教堂的长方形布局被保存下来,但其余部分有多少被留用则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倭马亚清真寺有两座尖塔原来是教堂的望楼,第三座光塔则为瓦利德一世所建。

萨拉丁陵墓在奥马亚清真寺北侧的一个小公园内,早在公元12世纪,这位伟大的库尔德族苏丹曾经领兵抵抗十字军入侵,受到阿拉伯人的尊敬与爱戴,至今他的墓前仍然鲜花不断,那是他的人民在对他表示怀念和感激。

在大马士革古城的旁边,有一处异常神圣的旧迹恺撒门,这是一座中世纪的城门,乍看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就是用石块砌成的普通城门。然而,这座城门却浸满了神奇的色彩。传说耶稣基督的使徒圣保罗,奉耶稣的旨意四处说教,传播福音。有天晚上,主给他启示,告诉他前面有个城门,城门里有个城市叫大马士革,这个城市的居民都是上帝的臣民他们正沉浮在苦海中上不得彼岸。要圣保罗通过这座城门,到城里去传播上帝的福音,拯救苦海中的生灵。最后,上帝再三告诫他,他只能从恺撒门进城,否则,他就得不到神的保护。圣保罗完全按主的启示做了。后来,城里的异教统治者发现了他;要捉拿他当众处死。正当他被敌追捕得走投无路时,他想起了主的启示。他请朋友把他放在一个篮子里,从无路可逃的大马士革堡垒降到了恺撒门,追逐而来的敌人一个个跌倒在这座城门里,怎么也爬不起来,圣保罗因此而获救。在恺撒门的旁边有座全城最堂皇、最壮观的基督教堂,它便是圣保罗教堂,是专为纪念传说中的使徒修建的,它与恺撒门一道,成了古城的象征,吸引无数的人来此瞻仰、凭吊。

原先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是座古城,它的集市堪称世界闻名,步入其中犹如进了错综复杂的迷宫。可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就很不一样了,许多小集市被撤了,在原先的地盘上出现了一排排的露天咖啡馆、小餐厅和新建的酒吧,供应芳香浓郁的茶或咖啡、软饮料,甚至还有水烟。以前在大马士革,只要有些经济实力的人都更为青睐西式的公寓住房。因此,那种带有僻静的乡野气息的庭院式房屋已经很久无人光顾了。然而现如今传统结构的房屋又再度掀起购买热潮,人们往往将其改良成为露天咖啡馆,而且这样的咖啡馆往往秉承了夫妻老婆店的优良传统,让每一位过客都能感受到主人的殷勤好客。温馨的家庭气氛让你情不自禁想要停下脚步,进去享受一杯咖啡带来的温暖和惬意。这座城市到二十一世纪还保留着成千上万的老房子,它们不仅是城市的建筑宝藏,也成了大马士革的特殊景观之一。这些楼群依然保留着半数以上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建筑原样,外表庄严肃穆,内部金碧辉煌,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

在每日更新的文化理念与昔日的保守传统不断冲撞的今天,叙利亚特别颁布了有关法令用以维持城市的原来风貌。然而尽管如此,古建筑仍处于苟延残喘的境地。无数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入大马士革,欲一睹这座随处可见青铜廊柱、白色尖圆顶的带有浓厚风格建筑的城市。若不是人声鼎沸、交通拥挤,仅凭古色古香的房屋、帝王家庭的陵墓以及环绕整个城市四分之三的城墙来看,大马士革简直可算得上是远离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