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几代统治者喜爱的居住地,其中4人努尔丁、萨拉丁及其兄弟阿迭尔和摧毁蒙古军队的英雄拜伯尔斯,都葬在旧城内,他们的陵墓和学院结合在一起,和谐自然的融入城市环境,是大马士革最吸引人的中世纪建筑,圆屋顶上带格的瓜型拱顶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特色,其中两建筑群阿迪利亚学院和扎西利亚学院隔一条狭窄的街道对峙相望,他们分别为阿拉伯科学院和国立图书馆所在地。
在后几代马穆鲁克君主统治下,大马士革遭到了贪婪的省市长官以及争权夺利之害,更可悲的是,在1401年,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帖木儿严重破坏了大马士革,他将城市中的手工艺人迁移到其首都撒马尔罕。重建之后的大马士革在1516年前继续做一个行省的省会。令人惊异的是,在的马穆鲁克领导人争权夺利的时候,大马士革却恢复了繁荣,一项活跃的公共工程计划不但仍在继续,而且较阿尤布王朝统治时期更为宏伟豪华。
在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开始。他的统治长达400年。期间仅被来自埃及的易卜拉欣帕夏在1832年到1840年的短暂统治所打断。
这个时期大马士革丧失了政治力量但仍保持商业上的重要性,一些条约将东地中海的土耳其和叙利亚港口主要向法国,后来又向其他国家开放,西顿(在二十一世纪的的黎巴嫩)是大马士革的主要港口,城内货物激增,这些漂亮的石结构建筑被用作商人客店和货物储藏、交换和转运之所,及至18世纪,大马士革商人缩小了商栈的露天院子,将之盖上圆屋顶以保护货物免受天气的影响。大马士革继续繁荣的第二个因素是前往麦加和麦地那的朝觐。每年都有一大批车马在大马士革帕夏率领下从大马士革前往圣城,朝觐者在车马队出发前花几周时间在大马士革整装补给。该城市也因朝觐者从阿拉伯带回的货物交易而获利。城最南端的迈丹市贸易的活动中心,集中在有绿瓦尖塔的16世纪锡那尼耶清真寺周围。大马士革的确是一座恍如仙境的城市。站在城郊萨利希亚小山上俯瞰,美丽景色一览无余。平坦的原野上葱绿一片,玉带般的巴格达河波光闪烁,蜿蜒其间。岸边一排排白杨树挺拔秀丽,周围散布着一座座花园和果园。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绿洲景色,与远处茫茫无际的沙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幢幢别致典雅的白色房屋和清真寺的尖塔。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把树木、房屋、寺院抹上一片橙红,从清真寺的宣礼塔上就开始传出阿訇们召唤人们出来的喊声,全城笼罩在一片宗教色彩中。古代阿拉伯的那些文武大臣、王公贵族、富商巨贾都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居住在大马士革,死后能安葬在这块土地上,这是因为一部古书中曾这样写道“真主宠爱谁,就把谁安顿在大马士革。”
历史上,大马士革不知经过了多少帝国的兴衰,在漫长的岁月中历尽沧桑。它看到过赫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所击败;看到过倭玛亚王朝的阿拉伯帝国时代,此时的大马士革进入全盛时期。经受了阿巴斯王朝给予的严重摧毁;经历过阿拉伯民族英雄萨拉丁指挥大败西方十字军的著名的战役。随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大马士革达400年之久。法国殖民主义者也在这里统治过30多年。连绵不断的帝国战争,不计其数的天灾,使大马士革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遭到破坏。今天,漫步在大马士革城内,仍然会看到一座“古迹之城”,被保存下来的著名古建筑很多。那驰名于中东的奥玛亚清真寺、巍峨的圣保罗教堂,威严的石头城墙和中世纪的古城堡,闪放出人类文明的光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古城北郊有一条又深又长的“布鲁丹”山峪,沿巴尔达(一译拜拉达编者注)河两畔,建起一处处古朴典雅的避暑山庄、餐馆、咖啡馆和娱乐场。每到夏季夜晚,前来消夜者的小汽车川流不息,入夜后,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