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都能够坚持原则,所以才要你坚持正道,而忽略一些细节上的缺失。人无完人,如果凡事都要做到完美或无可指摘,那为师便不放你下山了。山下花花世界本就是个大染缸,能混迹其中总要披上几分颜色,但若能谨守初心,即使发肤虽染也可超凡入圣,这山下的修行甚至可远超过山中一世。相反,那些外表看上去光洁无可指摘的,内心反倒并非同样纯一。”
听到此处,刘秋有些惊呆,他看着师父一时说不出话来。师父继续说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嵇康等人为了躲避世俗的昏暗曾隐居山水,可是最后七人的结局并非如当初一样看上去一致,有人被朝廷杀头,有人落魄于街头,有人隐匿不见,也有人最后却身居高位,最初的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又有何用?”
刘秋似乎明白了些师父的用意,于是问道“师父是要我不必在意言语和外在的名声,而用行动沿着大道前行吗?”
师父这边哈哈大笑道“秋儿,看来你的确长大成人了。世上之事当然要顺势而为,毕竟天意不可违;但却又不能完全随波逐流,与时势沉沦,境遇再差也还是要守住正道。”
刘秋突然想起临行前曹奂嘱托之事,于是从怀中取出封好的竹筒呈予天师说道“此信为陈留王所托,请师父过目。”
拆开竹筒,里面只是一张字条,寥寥数语。天师看罢微微一笑,便又把纸条收好封起。随后又道“你那两位朋友应该已经等了很久吧。”于是便向亭外朗声道“二位久等了,可过来一叙。”
这声音如洪钟一般在空中回荡,引得刘秋也循声望去,这时才发现湖面的雾气已经散去,而王敦和诸葛京正沿着湖岸一路小跑向这边而来。及至近前,两人都忙给这位被传颂已久却难得一见的世外高人下拜致礼。
天师让他们起身,而后说道“有劳两位跑了上百里路来深山中看我。”
王敦忙恭敬地回道“能见到天师真容才是弟子的荣幸,哪怕是多跑几百里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天师听了捋着胡须笑道“许多年前我见到濬冲时他还正当壮年,远不像现在这般垂垂老矣,那时夷甫还是个每日只顾背诵诗书、引经据典的孩子。如今你年已弱冠,不知今后会不会和他们一样。”
王敦见张天师提起自己的族兄,心下甚是欣喜,“我自小就以两位族兄为楷模勤加学习,若将来有些许像他们便已知足了。”
张天师没再答他,而是转身对诸葛京道“当年你先祖孔明德耀蜀中,如今在洛阳为太子做事也算得上他身边红人,这地位怕是要追上先人了。”
诸葛京便拜道“天师这话说得在下汗颜,京中规矩众多、做事拘谨,何况在太子身边平日里更是时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至于和先祖相比,在下只有汗颜。”
天师微微笑道“你我还算有些缘分,将来如果心下烦闷可来找我。”
诸葛京讶然道“天师明察,不是在下不愿求见,只是洛阳距此超过千里,到时若想寻得仙师如何做到?”
此时一声鹤唳,水边飞来那只送信的白鹤,徐徐在几丈外落下。天师也不答他,而是对刘秋说道“秋儿,此鹤曾伴你在山上修行十年,它对我几处的修行之所非常熟悉,如今为师便将它送与你,只需召唤便会飞到身旁,到时可让它传信与我,诸葛若要见我也可让秋儿帮忙传递消息。洛阳虽到此千里,不过时候一到,我们总会相见。”
诸葛京于是再拜。旁边王敦却说道“请问仙人,不知以后我是否还有机缘再得观瞻仙师尊容。”
张天师哈哈笑道“琅琊王氏平日信奉道法,恭敬勤勉,心中有就好,见与不见不必强求。如今你两个族兄都身居显宦,终日为国事奔波,哪里会有功夫于千里之外来寻我这白发老人,处仲日后前程似锦,怕是也会和两位兄长般无暇来这偏僻的深山中访道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