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陈乐天和他手下的两个得力助手秦铁牛刘大明,他们三个人的意见都是不同的。
刘大明是赞同的,但秦铁牛是反对的,陈乐天则秉持看看再说。
这肯定是好政策,谁都不能否认,铁牛你反对是因为你认为帝国的政策没办法深入到每个地方,你认为穷地方根本拿不出多少粮食来借给百姓。但这瑕不掩瑜,大部分百姓还是能受到实惠的。
我觉得大部分人得不到实惠,只不过是面子工程而已,没实际作用,刚刚北方在战斗中好多百姓流离失所,现在是让他们好好过日子的时候,不能再折腾了。
春天就要来了,你们也别争了,走着瞧便是。陈乐天下结论。
春天来得时候,户部的这项新政正式开始实施。因为有了一个多月的铺垫准备,所以百姓们也都知道一些。
而其实在大宋多数百姓看来这项新政是非常好的,毕竟青黄不接的百姓还是占多数的。
至于对秋实客栈的陈乐天,青天阁修行院的陈乐天,北军高层有名无实的陈乐天,夫子弟子陈乐天,这多重重要身份于一身的陈乐天来讲,这项新政对他本人的影响近乎为零。
因为他不种田,也就是在郊外有个大宅子,象征性的有点给管家自己带仆人种点粮食的小块地。
但他还是忍不住关注这项新政施行的效果。
这天他一个人来到距离京城不远的武当山,上山拜访过掌教师父和诸位师叔后,他跟着香客们下山在村子里走走。
路过官府设置的专门用来接受百姓借粮的地方。只是个在村口临时搭建的帐篷几张桌子。可能是刚开始设置,所以观望的百姓占多数,因此现在在办理的百姓并不多。
陈乐天站在旁边看。
官府的人看见陈乐天的穿着不像普通百姓,陈乐天身上那股子赳赳武夫和飘逸修行者兼具的风度让他们一时不敢怒斥,只是说道,你是来办借贷的吗?
陈乐天摇摇头,路过看看。
没什么好看的,若是需要办理的话,递交资料我们审核一下就能办,若是不办,请移步。
那衙役说罢,低头整理,似乎让陈乐天移步只是一说,并不在意陈乐天是否真的移步走了。
陈乐天心想,先帝驾崩才多久?你们这些小吏就开始忘了自己的职责,开始对老百姓呼来喝去了?
正想着,有个约四五十岁左右的脸色黝黑一看就是常年干农活的百姓犹犹豫豫的走过来,在距离小吏们的桌子一丈处停下脚步来。
老头你是要借贷吗?
那农民结结巴巴说,我,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借的,利多少,我怕利高。
利不高,根据咱们的规定,利是七厘。
等秋收后还。
老农板着指头算了算说,真的是七厘吗?心想跟村里富户借是一分,这官府的只要七厘,还不错呢。
陈乐天听了心中一动,七厘?我得到的消息是京城周围都是五厘,怎么现在又成了七厘?帝国疆域这么大,政策里的本意是各地根据各自的情况来确定具体利息,官府粮仓不多的地方可以适当高一些,粮仓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低一些。但明文规定不许超过九厘。
因为民间借贷的普遍利息最低都在一分。也就是说各地的利息都不一样。
但陈乐天得到的消息是京城以及周边一定范围内都是五厘。
好,我借我借。
老农当即就在小吏的指引下签字画押,领了要借的一百斤粮食。
挑着担子临走时老农千恩万谢,小吏们满足的说,不用谢不用谢。
陈乐天瞧见几个小吏之间的眼神,很明显这一单他们肯定是从中捞了好处,至于多出来的两分利他们能得多少,肯定不会多,大头肯定是上面长官拿。
此时暂时没有百姓,陈乐天凑过去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