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啃完一片西瓜后看着李纲笑问道。
“大兄你是什么都清楚。”李纲闻言恨恨的看着李三坚说道:“既然大兄今日如此相问,纲也就坦言言之了。靖康元年,虏贼将兵南下,兵困京师,陛下诏天下勤王,你为何引军不动,不对,你引军为何半途而归?纲以为天下雄兵,以你黑旗军为最。若你引军到了京师,共击虏军,定能大败虏军。靖康元年若是能够大败虏军,又岂有虏军的二次南下?”
“哎,贤弟,你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李三坚沉吟片刻后说道:“靖康元年的情况是怎样一番模样?你是应该清楚的,当时太上官家退而不隐,新帝登基,当时我大宋有两个天,若我引黑旗军到了京师击贼,那么该听谁的?是听太上官家的,还是听官家的?若是我引军到了京师,只怕是更加混乱,内耗是更加厉害,情况会更加糟糕的。”
“当...当然...当然应当听从陛下的旨意啊,太上官家毕竟已经退位了。”李纲闻言结结巴巴的说道。
“嗯,是当听从陛下的旨意。”李三坚闻言冷笑道:“可陛下能容我吗?若某引军到了京师,其结果必然与你,与某泰山,种老相公一般模样,被剥夺军权,而将我黑旗军交给那些只会夸夸其谈之人的手中。”
“其后就损兵折将、丢盔弃甲、大败而归,我黑旗军也就不复存在了。”姚舆开口补充道。
李纲闻言狠狠的瞪了姚舆一眼。
“瞪我作甚?”姚舆可不惧李纲,从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两人真要火并,两个李纲也不是姚舆的对手...于是姚舆瞪圆了眼睛,反瞪回去后说道:“书生误国,说的就是朝中的那些只会夸夸其谈之人,也包括你。你以为你守京师守得很好吗?依本将看来,完全是不知兵,只知一味死守,被动挨打。死守京师,但你需坚壁清野啊,尽迁城外之民,尽烧城外之粮食、房屋,让虏军得不到一粒粮食,得不到任何补给,破釜沉舟,与虏军决一死战。可你奉旨守城,居然将牟驼
岗等地数万匹战马及无数粮草,白白拱手送给了虏贼,这叫什么?这叫助长了贼势,令虏军是更加猖獗。只知死守城池,被动挨打,不知主动出击,以攻为守的道理。”
“我如何不知?”李纲闻言怒道:“姚平仲、范琼等主动出击,出城劫寨,只可惜功亏一篑。”
“哈哈,大张旗鼓出城劫寨,也称主动出击?难道你不知城中有无数金人探马吗?如此大张旗鼓的,闹得是路人皆知,还功亏一篑?必败无疑!其实失败也不打紧,当时我大军云集开封府城下,既然出城劫寨,一击不成,当连续不断的出城攻击,直至击败金军,金人人少,又是孤军深入,只要虏军败退,再使奇兵截断其后路,虏军焉能全师而退?只可惜,只可惜我大宋江山坏就坏在朝堂之上的这些个战不能战,只知一味退让的迂腐书生手中。”
“你...我...我...”姚舆说话毫不客气,直击痛处,不禁令李纲无言以对,颓然坐下,喃喃自语的。
“叔兴,休要再说了。”李三坚见状连忙说道:“当时的事情不能怪在贤弟身上,贤弟他也是无可奈何的。”
李纲闻言抬头感激的看了李三坚一眼。
当时种师道、李纲在金军后退的时候,是极力建议朝廷应趁机追杀,可当时的朝廷早已被金军吓破了胆,哪里敢去追杀?从而拒绝了种师道、李纲等人的良策。
李纲奉旨守城之时,宋朝廷君臣上下也是对李纲是横加干预,指手画脚的,李纲也是处处受到掣肘,是束手束脚的,完全施展不开。
“师叔、李左丞...”姚舆也是倔脾气上来了,闻言摇头道:“既然话说到此处,就将话挑明了吧。李左丞,你怨我等靖康元年,不引军勤王,可就如师叔所言,非我等不竭力救援,乃是为势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