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三坚出事的消息,对于黄涣来说,不蒂是个晴空霹雳,将黄涣惊得失魂落魄的,随后便是异常愤怒。
李三坚师从黄涣数年,黄涣又岂能不了解李三坚的情况?
家中贫困,与母亲相依为命,无世家大族可依靠,现在李三坚的恩师苏轼已亡,几乎就是无门无派之人。同时李三坚此时已为大宋的从五品高官,品级比黄涣还高,大好的前程等着他呢,此时他要造反?造什么反?自己与自己故意不去吗?除非李三坚得了失心疯。
在这个世上的读书人,自开始读书那日起,首先学习的便是“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为三纲;仁、义、礼、智、信,此为五常。
“三纲五常”为一名读书人,为一名士子,为一名官员的道德规范或准则。
不但是读书人、士子、官员,“三纲五常”是渗入到了这个世上几乎每一个人的骨髓当中去了。
当然黄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三坚是个外来的“不速之客”...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李三坚都无造反的可能,最起码黄涣是这么认为的。
黄涣是异常愤怒,异常为李三坚抱不平,于是黄涣坐了下来,研好墨之后,提笔开始写奏疏。
“臣涣,蒙恩备员出守广南西路十余载......
...,臣愿以满门老幼为坚担保...”
黄涣在奏疏之中,自李三坚少年求学之时说起,阐明了李三坚无任何造反的想法与可能,最后黄涣以全家性命为李三坚担保。
........................
天下绝大多数的人对于李三坚之事,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也有为李三坚鸣不平之人,且有着与黄涣同样想法的人也不止一人。
宋京东东路莱州掖县县衙
掖县,本春秋莱国地,战国齐夜邑,西汉置县。因掖水为名。
掖县为濒临莱州湾的偏僻小县,是朝廷科派的重灾区之一。
“连夜急递朝廷。”一名身穿绿色官袍的,年约五十余岁的官员将一本奏疏封好后,对县衙一名胥吏说道。
“宗...知县...这这这...递得上去吗?”胥吏接过奏疏,满脸不屑之色的问道。
朝堂之中的事情,军国大事,岂是一名小小的从八品知县所能够参与的?你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胥吏心中暗暗不屑的想到。
越过州府、路级衙门,直接给朝廷上疏,先不论是否是违制,这道奏疏是否能够递到朝廷,是否能够递到宋帝赵佶手中,还是个问题呢,十有八九是递不上去的。
“我大宋良吏、铮臣已经不多了,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此人,若奏本无法上达天听,宗某即辞官不做,前往京师,叩阕上书。”掖县知县闻言缓缓的说道。
掖县知县,姓宗名泽,字汝霖,两浙路乌伤人,今年已经五十有三了,按宋制,七十而仕,也就十余年之后就需致仕了。
宗泽为宋哲宗皇帝赵煦,元祐六年的同进士出身,比李三坚贡举及第还早九年。
当年三十三岁的宗泽参加元祐六年的朝廷贡举,在殿试之时,却不顾朝廷对文章字数的限制,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万余言的文章,痛陈时弊,痛责朝廷大臣,为蔡绒雪之父蔡确鸣不平等,其中不乏“朋党之祸自此始”等等刺激性字眼。
这还了得?当时朝廷就欲黜落宗泽,但自宋仁宗皇帝之后,在殿试之中就几乎不再黜落举子了,除非有大逆不道之言或皇帝执意下诏黜落。
于是本应是一、二甲的宗泽被扔在了末科,为同进士出身。
有了功名之后,便是做官,于是宗泽先后在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