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明发展(2 / 3)

大明豪贾 风鵿 1409 字 4个月前

仓等着开垦,开荒,拓荒。

加上只有三十税一,如今又被刘建下降为百分之五的超低又统一的农业税。

如今刘建麾下根本不会因为粮食问题而出现动荡。

更别说通过个体贸易,农产品贸易,百姓手中有钱了,自然更加不会出现动荡和不安。

但这些大明内部的官员确并不明白,也不懂得个中精妙。

他们只会调粮赈灾,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开垦荒地。

但饭都吃不饱,荒地再开垦,开荒,最后也会被那些豪强,恶霸以各种理由兼并。

加上一些官员从中渔利,同时各种赋税,劳役一样不少。

就算于谦等人经常劝朱祁镇下旨,轻徭薄赋,修养生息,也挡不住下头人,上下其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加上水泥路的建设又需要动用大量民力,徭役。

最终也激起了各地民怨,民愤。

很多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官府和朝廷及各地恶霸,乡绅。

然而这些大多都是零星叛乱,且各自为战,最终也被明军无情镇压。

最后也是朝廷出面,杀了几个违法官员,安抚好了百姓了事。

虽然最后事态平息,但于谦依然没有放松。

如今随着杨溥去世,杨寓,张辅退居二线。

大明内阁也变成了曹鼐,马愉,陈循,苗衷,高谷,于谦六人。

其中曹鼐是首辅,马愉是次辅。

不过王振依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加上其提拔了曹吉祥为司礼监执笔太监。

司礼监大权也因此落入王振之手。

如此则形成了王振掌内廷,曹鼐掌外朝的格局。

但面对如此危局,困局。

面对如今内外交困的大明。

王振明显有些束手无策。

虽然王振早年也曾考过秀才,但实则并不出众,不然也不会进宫当了太监。

面对困局,就算王振有些飞扬跋扈,也只能暂时收敛了一些。

与曹鼐等内阁一起,商议出了一套应对当下困局的妙招。

首先学习刘建,将土地一分为二,设立所有权和使用权。

所有权归大明朝堂,使用权则归地方个人。

为此曹鼐,陈循,高谷等人以及朝中大员亲自带头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交给了朝堂。

各地士绅,豪强见此纷纷效仿,此事便算顺利完成了。

完成土地分离后,众人便开始牵头,命各地官府效法刘建,挖掘水渠,引入那购买来的大型水车,引水灌溉农田,以期提高粮食产量。

最后众人又命各地减免税赋,并继续效法刘建,鼓励百姓将多余的粮食和农产品拿出去贩卖,所得银钱可自行留用。

一番操作下,各地困局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众人心情也稍缓一番。

虽然困局暂时得解,但是众人不知的是,这只是表面解决了一些问题。

实际上各地虽然所有权收归朝廷,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各地土地依然在地方士绅,豪强之手,百姓要想耕种土地,要么开荒,要么只能耕种士绅,豪强之地,而开荒所得,最后也会被士绅,豪强所兼并,这一点实则并没有改变。

其次各地虽然减免了税赋,然而这在各地官府及豪强恶霸之中,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各种摊派,巧立名目而加征,多征。

最后,虽然这些大明精英开始学习刘建改造,改革大明,但是也只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更深的一些改革,如私有制改革,土地改革,商贸改革,独立税制改革,统一农业税和商税改革等等,并没有推行。

只学其一,不学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