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白莲教(1 / 2)

大明豪贾 风鵿 1311 字 4个月前

“白莲教徒”

刘建看着刘重,皱了皱眉头。

“禀公子,我们在追查奸细之时,便发现了其中有一些人因为诡秘,原本我们以为他们也是奸细,但细查之下,发现他们是山东的白莲教徒,属下觉得此事棘手,故而前来向公子禀报”

刘重拜道。

刘建听后,心头一沉,这白莲教怎么也牵扯其中了啊。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会有白莲教的身影”

刘建问道。

“此事我们也不知,属下只是来请示公子,这些白莲教徒我们已经锁定,但并未揭穿他们,属下特来上报公子,请公子定夺”

刘重拜道。

刘建听后,低头沉思起来。

说起这白莲教,来头可不小。

白莲教实际上是一个民间宗教结社发展而来,从唐宋之后便开始兴起发展。

其根源来自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的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便以此为宗。

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

到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僧人茅子元,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白莲教由此开始兴起。

初期的白莲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教指,以期往生西方净土。

茅子元还采用天台宗教理,绘制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以佛像,图形和比喻解说佛土的高低,简化并统一前人制作的念佛修忏仪式,制作白莲晨朝忏仪。

一开始白莲教的参加者之间只是松弛的社友关系,社与社互不相属。

但茅子元则将其改为师徒传授,宗门相属,他在淀山湖建白莲忏堂,自称导师,坐受众拜,又规定徒众以普觉妙道四字命名,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定型的教门。

实际上从一开始,白莲教只是一个脱胎于佛教的教门而已。

这与汉末之时脱胎于道教的五斗米教,太平教类似。

然和太平教一样,到后来,白莲教就变味了。

孟元统一中原后,白莲教受到朝廷的支持,进入全盛时期,庐山东林寺和淀山湖白莲堂也成为了白莲教的两大中心。

这时的白莲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白莲道人。

因其在家出家,而不剃发,不穿僧衣,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

这一时期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数千,少者几百,有时尽然可以汇集近万人,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

堂庵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等佛像,上为皇家祝福祈寿,下为地方主办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

堂庵多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头面道人勾通官府,交结豪强,逐渐成为地方一霸。

经过长期流传发展,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起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有的教徒甚至夜聚明散,集众滋事,甚至有些开始武装反抗元廷统治。

至大元年,蒙元忌惮白莲教势力过大,下令禁止,至此白莲教教徒开始对官府和蒙元抱有敌意,加之其信徒以底层百姓居多,大多目不识丁,又生活艰辛,故而当那场暴风雨来临,黄河决堤,以及那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石头人像现世之后,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率先反元的力量,红巾大起义至此爆发。

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那些底层百姓,一时波及了整个大江南北,群雄并起,朱元璋也在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