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临死时跟李世民说道“葬礼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
于是李世民命人在撰文刻石的碑上刻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意思就是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没必要把宝藏藏在陵墓中据为己有。朕的昭陵以山为陵,这里面没有金银财宝,盗墓贼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当然也许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
不管怎么说,赵祯和石小凡都非常佩服这位帝王。石小凡心中常常在想,若是自己穿越到的不是赵祯这个时代,而是李世民那个时代的话,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石小凡绝对不会这么嚣张,也绝不会过得这么潇洒。李世民是个人精,在这种帝王面前,趁早还是把自己的那些小聪明收起来是正经。
而且,以李世民的个性,未必容忍的下一个败家子在身边。八成会大板子打下去,然后充军发配了事了。
李世民雄才伟略,赵祯是宽厚仁慈。这两个帝王各有缺点,同时也各有所长。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
赵祯按照帝王礼仪,对昭陵进行祭拜。随行的文武百官跟着一起祭拜,各种繁琐的礼仪制度让石小凡头疼不已。
好不容易拜完了,石小凡眼睛却在滴溜溜乱转,他在寻找那副藏宝图标注的宝藏位置。
据藏宝图的指示,这批富可敌国的宝藏就在昭陵附近。不知道雄才伟略的李世民在这宝藏里面藏了什么宝贝,据说那副天下书法至宝,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在李世民的昭陵之中。
五代十国时期的梁国人温韬,这个遗臭万年的盗墓贼光顾过昭陵据说《兰亭序》真迹并不在李世民的昭陵中,因为他并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
如果说,这《兰亭序》若是能在这藏宝图的宝藏里,那可就是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