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人都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是很多底层的士卒,他们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成过亲,从此便断了香火。
死后挨饿,没有血食,是他们最惧怕的。
张俨虽建有忠烈祠,春秋两祭,但是这在士兵们的心目中,还样是不够完美,还是会觉得自己断了传承。
张俨为了照顾手下的将士们的这个情绪,就建立了这个继祠制度。
张俨从民间和战乱之中收养了大量的孤儿,里面一些很小就已经失去了父母,他们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
而骠骑军有一个士兵战死了之后,他要是又没有后人的情况下,负责这个事情的官署,便会从孤儿之中选出一人,认做他的儿子,继承他的姓。
同时,那孩子也极有可能会因此成为富二代
这条制度一经推出,大受士卒们的欢迎。
人都是要死的。
在这乱世之中,很多士卒没有能活下来,也没有成亲,没有后人。
张俨算是彻底断了士卒的后顾之忧,绝大多数的士卒也为他叫好。
不过,这些事情也不是完全免费的,但都是自愿的。
张俨规定的是,士卒们如果有这个想法,那么骠骑军就会从参与的士兵军饷里面抽取一成,专门用来供养那些孤儿。
一成军饷虽然也不少,但是单身的士兵们都愿意接受。
将军尚且难免阵前亡,他们这些小卒的性命,就更是脆弱了,可能一番箭雨的打击之下,他们就会轻易的失去了性命。
人都死了,留下这一成军饷来来做什么?
何况这些骠骑军士卒,不少在黄巾之乱和后续各种的战乱影响下,失去了家人。
没有家人要供养,所以平时发放的军饷也都是用来吃喝玩乐。
既然手上的浮财早晚都会白白用掉,那为什么不用这些钱,给自己留下一个念想呢。
何况,张俨还把这个事情包装成是做善事,他们也觉得有道理,于是掏出钱来就更加乐意了。
甚至有一些年龄比较大的骠骑军士卒会问到,是否可以活着的时候就供养一个孤儿呢。
反正他们都已经出钱了,何不早些培养培养感情,以后等他们过世了,继子给他们扫墓的时候,也多少能够上点心。
别到时候认个继子,扫个三年几年的就不扫墓了,他们下到黄泉之后,还平白少了一大段血食,那可就亏大了。
而张俨对于这些孤儿,也是有规定的,受人养育之恩当千年记。
张俨早就订过规矩,这些孤儿哪怕日后寻回了家人,也终身不得改变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