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不设立丞相,主要体现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对立。
如果在皇帝强势的时候,这种事情是怎么也不可能被拿出来讨论的。
但是谁叫朱慈烺现在手下连个听用的都没有,至于孙传庭等本来打算反对的,被窦玉泉等人一通忽悠也都醒悟过来。
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刘锡命会不会夺权的问题,而是文臣能不能压倒皇权的另一次尝试。
成了,那皇帝便要再次为文臣所制,不成,那将来大明皇帝的那些胡作非为之举还可能再次重现。
想明白了这一点,孙传庭和袁继咸等人对视一眼,此刻也全都闭口不言了。
刘锡命瞟眼看见了孙传庭等人的表情,心中大笑起来。
还是窦玉泉会做事,他列举的那些内阁往事一件件都在刺痛着孙传庭这些在外任职的官员,哪个外臣不对内阁心生怨恨的。
渐渐地朝堂上的辩论声小了,最后关头,文官们竟然出奇地统一起来。
窦玉泉再次领头奏道:“还请陛下三思,此时复设丞相乃是必要之举,非如此,不足以平天下。”
“请陛下三思。”
众臣附和之后,沉默许久的刘锡命终于开口了。
他这一说话便是转头对窦玉泉等人斥道:“是否设立丞相,理当由陛下乾纲独断,尔等大臣尽责谏言即可,万不可多加逼迫。”
说完,刘锡命再次转身看向正兴帝。
“陛下,今日乃陛下登基大典,一切皆以陛下为重,至于臣任何职,实不重要,等到今日散朝之后也可再行讨论,此时还是宜早定国策为上。”
刘锡命不说还好,这话一说,顿时又让朱慈烺想起了京师城破之时董扶舆告诉他的情形。
朝堂百官全都争立宫门两侧向李自成效忠,大顺军一场拷掠竟然从京师百官家中搜出七千万两,这如何不让朱慈烺咬牙切齿。
“朕犹记得此前城破之时,先皇登高鸣鼓,内阁阁臣无一人前来,可见诸卿所说皆是属实,内阁行丞相之实却无丞相之名,以致阁臣身为宰辅,却不以宰辅之尊要求自身,确实是本朝一大患也,千百年至今,可有如今日之丧乱者乎?”
朱慈烺清脆的声音中透露出刻骨的仇恨,引得一众堂上百官全都默然。
谁能想到,大明养士三百载,到头来真正敢于殉国的却没有几人,真是羞煞一众士人。
朱慈烺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干脆起身道:
“朕意已决,就如众卿所奏,拜太师刘锡命为丞相,封博望侯,替朕统领百官!”
“吾皇圣明!”
窦玉泉、黄宗羲等人纷纷一脸激动地拜倒在地。
刘锡命也露出一脸感动的表情大礼参拜道:“臣谢陛下隆恩,必不负陛下所托。”
至于一同上朝的曹变蛟等人则是无不欢欣鼓舞,看向刘锡命的眼中充满热切。
眼见大事已定,刘锡命毫不客气地直接履行起了丞相的职责。
“陛下登基,理当广纳贤才,还请陛下下令,着令礼部举办恩科,招贤纳士。”
“此乃正理,朕准了。”
刘锡命当然不会只谈这个,“此是一事,但是先皇御极十六年,其间开设科举六场,然地方治理却依旧一日坏过一日,臣以为,当先更应该要做的,是立刻着手改革吏治。”
“只有革清吏治,才能让天下人知道陛下励精图治之心,亦可让真正的贤才出人头地,更可正我国家风气。”
“正是此理!”
刘锡命一说完,陈子龙、夏允彝等原复社士子全都激动了。
这他娘的才叫朝政,这他娘的才是丞相该做的事情。
这年头但凡有志之士,哪个不对朝堂腐败、人浮于事深恶痛绝,却没想到无疆兄如此豪气,一上来便要拿此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