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事的打算盘差事,一向都是老观主亲力亲为。
一国诸郡,大小道观,几乎都是官方建造,能够比拼的,其实就三件事,是否“敕建”,唯有帝王御赐,山门匾额上边才有“敕建”二字。再就是道官数量多寡,以及供养,也就是香火旺不旺,大香客多不多,善男信女多不多。在青冥天下,丛林庙,要更为规模宏大,道官众多,因为名义上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有,并无私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理解为全部归属白玉京就是了。
今天一大早,洪观主就又去山下散步了,山外积雪深重,风景倒是不错的,老道士双手负后,身形佝偻,缓缓登山,满脸愁容,长吁短叹。
穷乡僻壤,出个正儿八经的道官老爷,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呐。
道观小到只要推开大门,就能瞧见主殿,除了钟楼鼓楼,连个两层建筑都没有啊。
实在是穷啊,富人有千百种好活法,穷人唯有一种苦过法。
颍川郡下辖五个县,官府建造的道观总计三座,照理说,灵境观再不济,也不该只有这么点香火,问题在于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就得丢,只说隔壁县的那座道观,运道好,祖上阔过,建了一座邱祖殿,据说珍藏供奉着朝廷御制刊刻的一部道藏,所以本县香客,宁肯走远路,都要去那边烧香。
洪老观主最近几年,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哪天能够帮着灵境观建造出一座财神殿。
所以道观里边的年轻人,听说老观主睡觉说梦话,都挂念着这么件事呢。
连同观主洪淼在内,“常住道人”,总共就只有六个人,因为名义上顶着个庙祝身份的刘方,并不住在山上。
洪淼走入道观,发现只有管着灶房的典客常庚,至于其余几个,不去管了,不日上三竿就是绝不起床的,就没一个是手脚勤快的,院内这个老人先前敲过了晨钟,估摸着是闲着也没事做,观内木炭是有定额的,就在那边扫地,见着了老观主,怀抱扫帚,打过招呼,轻轻跺着脚,低头搓手呵气。道观小,唯一的好处,就是官衔多,想要随便挑。常庚年轻时候,是灵境观为数不多的大香客,翻账簿一算,给了道观差不多三百多两银子,还赠予道观不少书籍,当然常庚坚持说是借给道观的,最少值个七八十两银子,就这么一笔前任观主留下的烂摊子糊涂账,使得后来家道中落了的常庚,得以带着个穷亲戚,来这边混口饭吃,不然捞个每月可以领薪水的“常住道人”身份,也是不什么简单事,一县之内,想要托关系进入灵境观的人,不在少数。
洪淼与常庚点头致意,去主殿里边转了一圈,又跨出门槛,去道观大门口那边站了一会儿,返回院内,常庚一张皱巴巴的脸庞硬生生挤出个笑脸,问道:“洪观主,是在等人呢?”
洪淼笑着摇头,开始在院内步斗,常庚就拖着扫帚站到一旁去,陆陆续续的,从一边屋子里边,走出三个年轻人,双手都插在棉布道袍里边,缩着肩膀,打着哆嗦,呼出大口大口的雾气,看着观主在那边瞎逛,看多了,着实没啥兴趣,就各忙各的去了。山上开辟出几块不相邻的菜园子,至于属于道观的私产田地,倒是有个十几亩,大半都是县衙那边划拨出来的,终究是辖境内的一棵独苗,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断了香火。
最后一个走出屋子的,是个睡眼朦胧的少年,模样只能算是端正,一样是低头哈腰,双手插袖,大冬天的,是下雪很冷化雪更冷的天气,他们身上穿着的所谓道袍,御寒不御寒的,凑合着对付吧。少年先与常庚喊了声常伯,老人笑着点头致意,其实道观扫地一事,还有晨钟暮鼓两份差事,本该都是少年的差事,老人就帮着做了,但是几个年轻人轮流做的倒马桶,就免了,你小子也不是啥金贵少爷,有钱公子哥,自个儿做去。
等到洪淼步斗完毕,名叫陈丛的少年这才喊了声洪观主。
洪淼还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