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后,大明各部门疯狂运转,无数物资通过大明官道运往西北方向,大明欲要北伐瓦剌,按照五军都督府那边制定出来的初步战略,从甘肃肃州出关,鞑靼区域配合,对瓦剌进行夹击。
在此之前,朱棣写了两封国书。
分别送到金帐汗国和亦力把里。
话里话外的意思,说瓦剌马哈木对外不尊天朝,妄自尊大,对内失德施行暴政,我大明乃是天朝,自当帮助大家守护正义,拯救瓦剌百姓与水火之中,是以对于瓦剌的不仁失德忍无可忍,将于今年出征,而我大明雄师无敌于天下,你们两个国家好自为之,不要妄图收留战败逃窜的瓦剌罪王……云云。
言辞极其的豪横。
一点也不担心要北伐瓦剌的消息走漏出去。
也不担心金帐汗国和亦力把里敢违背圣意。
甚至求之不得。
现在的大明,外扩的理由越来越不好找了。
如果这两个国家拒绝战败的马哈木入境,那么马哈木要逃窜只能去西伯利亚那边,这对于大明而言,毫无影响。
传统战争而言,大明只要彻底掌握关外牧场,大明就不缺骑兵。
何况现在骑军已不是绝对主力。
真正掌控着大明军事命脉的是规模越来越大的神机营。
而随着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调令,鞑靼区域的大明雄师,迅速开赴瓦剌和鞑靼接壤的边境,同时,鞑靼区域的时代建筑迅速和两座布政司合作,修建通往瓦剌区域的水泥官道。
而延平王马儿哈咱和顺平王失捏干,各自组织了五千人,凑了一万人的骑军跟在大明雄师屁股后面摇旗呐喊,表达忠心。
长平那边的兵力没动。
倒是亦失哈的奴儿干都司,派出了两万人补充兵力。
因为中南半岛还需要大量驻军,可以调到北方的不过二十万之数,不过朱棣没有动这一部分的兵力,因为中南半岛这边其实还有战事。
中南半岛统一了,但是可以从中南半岛向北蔓延。
阿瓦、曼尼普、东辉……孟加拉、冈德瓦那、德里苏丹国——一旦拿下这些疆域,大明的西进就有两条路线,战略空间更大。
这还是黄昏建策的。
黄昏给朱棣说的原话是这样的西域那边,帖木儿的王国还好,但是德里苏丹国及其周边的大片疆域,那片土地其实很丰饶,但原著居民很懒惰,而且愚钝,只要大明过去将他们掌控了,永远不会造反,最多就是来个不抵抗运动,没啥大不了的事情,文化同化建立强势政策,给以足够的资源和生存空间,那里的人只要能活下去,甚至连不抵挡运动啥的都不会有。
关键是那片土地很大,打下来绝对比不打好,毕竟大片土地代表着无数的资源。
朱棣哪会不动心。
而且黄昏说的是天花乱坠,简而言之一句话打这些地方,根本不用咱们大明出多少兵力,意思着从神机营拨一个精锐军团,大概有个三万人就够了,然后在大城、八百大甸和澜沧王国招募兵力,组成主要军团,然后进击阿瓦。
打了阿瓦,收拢阿瓦的残兵,在招募当地青壮组成军队征讨曼尼普。
以此类推。
大明就绕过了那片世界屋脊,而神机营只需要躲在这些炮灰军团的后面,在关键战役上一锤定音即可。
朱棣听得哪能不高兴。
这样的战争方式,他想都没想过。
不是中原王朝没有,是中原文化就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状况,你看秦灭六国的过程就知道了,被灭的国家国仇家恨还来不及,哪会帮你去当炮灰。
但朱棣也有担心。
黄昏说的这个情况如果在打下阿瓦后,事实确实这么发生了,兵源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可真正的难题在于后勤辎重和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