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朱高煦阴沉着脸一把将朱高燧拉住,“嚷什么嚷,深恐父皇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也就能骗骗你自己。”
朱高燧眼角余光看见有人匆匆离去。
也没在意。
父皇虽说不准皇子和臣子勾结,但老二身边一直一堆的靖难武将支撑,何况现在老大是太子了,这个营党结私主要还是防太子。
天子也怕被太子架空。
两兄弟勾肩搭背去了书房,商讨怎么才能留在京畿。
最后还是朱高燧有意无意的点醒朱高煦,你是父皇最喜欢的儿子,你就是去耍横放泼,父皇也就笑笑过了,肯定不会责怪你。
到时候不就能留下来。
关键还秉持一个基本点不要脸皮。
弄死都不去就藩。
让父皇看着办,你要是舍得,把你两个儿子都杀了呗。
朱高煦一想,是这个道理。
于是两兄弟匆匆出门,准备去找父皇商量不去就藩的事情,到了乾清殿外,又酝酿了一番感情,两人这才让门口的内侍去通知陛下求见。
却见内侍出来,说请两位殿下等一下,太子爷在里面。
两兄弟对视一眼,唯有苦笑。
殿内。
朱棣看着大腹便便,没走多少路就已经满头大汗的大儿子,内心有些烦躁,忽然觉得自己这一次确定储君是不是太仓促了。
应该再问问丘福、王宁、姚广孝、黄淮、解缙等人。
大儿子是真不讨喜。
如此形貌,哪有帝王尊仪。
可朱棣自己也明白,立储这事不管他在犹豫多久,只要是问朝臣,几乎都会得到同样的答案文臣拥朱高炽,武将支持朱高煦。
表面上看,仅是简单的文武之争,朱棣的犹豫似乎有些不科学。
实际上所有人都心里清楚。
不仅仅是文武之争。
这还是未来大明基本国策的争夺是扬文抑武,还是尊武轻文。
朱棣一旦确定储君,未来大明就会出现这两个极端。
所以盐官镇上,老二竟然动用地方卫所的兵力来杀黄昏,这让朱棣分外愤怒,老子还在位你朱高煦就敢这么干,你要是当了天子还得了?
岂非想杀谁就杀谁。
天下会乱套。
所以他立即下了立储朱高炽的决心,只是如今看到老大这形象,心里多少有些后悔了,觉得老二虽然做事出格了些,但那是因为年轻气盛嘛,等到了自己这个岁数了,也许就和自己一样了。
同样喜欢沙场,自己这个天子就做得很合格嘛。
“合格”是谦辞。
就靖难登基之后做的事,朱棣自认历史上找不到几个这么仁慈的沙场出身的皇帝了。
咳嗽一声,将手中名册让狗儿示意给太子,说道“这是吏部、吏部、内阁等诸多重臣拟定出来的东宫属官名册,朕看了,还行,但凡是朕批红了的名字,都是给你的属官,你看看,若是有不满意的地方,早些提出,还能商讨。”
东宫属官,那是标标准准的太子势力。
这点东西还是要给老大的。
大明的天子,未来的帝王,就算没登基,面子和排场不能掉。
太子没面子,天子也没面子。
朱高炽哪敢真看,接过名册后捧在手上,欲要起身谢礼,被朱棣挥手制止,没好气的道“你已是太子,你我父子,不需要太过拘礼。”
最亲情的话,可惜神态不是很亲情。
朱高炽心里暗暗叹气。
有些难过。
不过这些年的风雨,早已让朱高炽波澜不惊,面上不动声色,坐了回去,将名册搁在膝盖上,恭谨的道“父皇为儿臣挑选的属官,自是最好的,儿臣一定在诸位属官的协助下,鞠躬尽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