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宫、回家。
路过状元楼,看到不少士子于上宴请,而东京城内的不少乐坊也人满为患,李贤突兀想起。
大宋天禧二年的省试,似乎于今日结束了。
“也不知道唐雎他们几人考得如何了?”
眼前不由自主地出现了,于七日前,还在考试前来拜访的唐雎一行人。
放下车帘,收回扫在街市上的那些男女脸上的目光,李贤专注的在马车内闭目养神。
从唐雎等人对待他这个山长的态度不难看出,等至省试结束,定然会来拜访,名次如何自会告知。
现在要精心考虑的是,明日带着赵受益该做些什么,仅仅是坐在马车里,将之拉到城外收拾好的场地,欣赏春日的风光,做模做样的练习下简单的骑射吗?
当然不能!
当然不能浪费这个机会!
空谈误国,该怎么充分利用这一日的时间,以及以后的每个休沐,让出宫的赵受益学到一些有用知识,以便未来转化成对方的治国理政经验,这才是李贤考虑的主方向。
国家的根本是什么?
不是士,而是民。
出宫城,可不正是了解民生的一个机会……
事情要比李贤预想的还要来得快。
到了下午时分,在之刚刚返回李府不久,唐雎几人就到了。
手里提着礼物,拜见了李父李母,后便于客厅之内,说道了下此番省考的考试。
能看得出,几人都是志得意满,相信此番定能踏入殿试。
一行商讨,转眼天色不早,五人在李父的嘱托下,以及李贤的挽留下,只好一同食用晚膳。
恰逢兄长李志从府衙回来。
对于李家李志,这位连中三元者,唐雎更是闻名已久,只是前几次都是匆匆而来,未能相谈。
但在傍晚的一段时间相处内,这位大宋年轻的三元状元郎,当即已经四品的官吏,每次言语,都给唐雎等人受益匪浅的感觉。
看着唐雎五人告辞离开李府,这段时间一直精神紧绷的李家长子,难得露出了笑。
“我虽不知季弟你所创之澄迈书院的具体教学,但从五人中,能看出他们求真务实的态度。而于基础功夫亦是扎实,再也之应试技巧,更为充分。
不说其他人,但论那位叫唐雎者,为兄敢肯定,此番若无意外,定然能高中进士!
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澄迈书院素以科学,或是常人说的格物而闻名于世。
出的才子越多,惹得麻烦恐将越多。
季弟心里,还得早有防范才是!
还是前次与你唠叨的那般,于之科学研究,如之你我年少时的那般捣乱,为兄可能认同,但不代表朝中人都会接受和认同。”
这是朝中哪位大佬又盯上澄迈书院,还是盯上他李贤了?
怎么一如东京,麻烦事就多了起来,还真是怀念琼州的悠哉生活……
而对于兄长的提醒,李贤有一部分不认同。澄迈书院之所以弱小,现今还被当做格物之下的科学还没有发展起来。最重要的,应该不是担心书院出了进士,让人警惕。而是担心不能出太多的进士……
只有当澄迈书院,走出更多的进士,有了更多的官吏,甚至于在百年内,出现一位宰执,那才会真正的从大宋的高层,实现更广泛的认同和变革。
他绞尽脑汁的想让大宋未来的皇帝,对科学产生好感,可不正是为了给科学的壮大,有利时机吗?
类似的预想,李贤有过很多。
但兄长的忠言,不无道理,总归是为了他这个弟弟好,李贤忙点头道“小弟受教!”
考虑到明日赵受益的出宫事宜,以及心中的那个计划,李贤还是打算让兄长李志参谋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