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一共伤亡不过百人。
每一个伤亡的数字,都是人命,都是家庭。
赵恒看着递上来的统计数字,愤怒无比。
天晴了,灾民的安置,和随时会爆发的瘟疫,又成了安在他这位大宋皇帝头上的另一支箭。
“朕算是发现了,你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连国子监的十几个学生都不如。
大灾大害到来,说是按照朕的命令在抢险救灾。可当洪水来了,跑的比谁都快!
当朕眼瞎吗?
朕不要废物,朕需要的是能为朕做事,能为百姓做事的人!
开封大水,处事不利的官吏,都应该得到惩罚。
朕会给你们记着,若是对灾民处置不当,朕一并给你们算账!”
崇政殿内,这是开封大洪水后,召开的最齐的一次常朝。
所有尚在开封的文武百官,除了需要待在重要职位者,几乎全都参与了进来。
上方皇帝的咆哮声,除了站在最前方的几个相公,尚能保持稳如泰山的镇定外,余者都非常担忧的垂下了头。
雨涝、河溢、河决的三重作用,也让景德四年的这场灾害,成为了大宋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倘若把开封比作此番洪灾的重灾区,那相邻的洛阳,乃至延伸到陕西路那边,都是大灾区。
如皇帝所言,雨虽然停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吵归吵,骂归骂,闹归闹,问题永远都是要解决的,不及时解决,大概率会变成更大的问题。
大宋朝堂上的政治精英们,很清楚这一点。
因此,等到皇帝骂累了,不少人纷纷出列,开始讲授自己的治理之策。
天气放晴,雨水停歇,各流域水位开始下降。像皇帝说的那样,现当下最紧要的问题,是妥善安置各地涌入的灾民,还有大灾后的大疫。
花费了两天的时间,东京内终于是拿出了解决方案。还是由京官分别负责一个区域,各处本地官吏协调处置。
粮仓尚在,未被洪水冲走的,开仓放粮于本地灾民。本没有粮食的,由朝廷从其他地方调配。各地的防疫,则是由太医局的学子们亲自带人,前往处置。
李自明从那日被救出,便没有返回开封,一直待在考城县寺,协调处理考城县的各乡灾情。
考城县的县令死了,是和他同日前往考城县下辖的另一处乡邑,监督百姓撤离时,为洪水冲走的。到了现在,连尸骨都没找到。遗留在县衙内的孤儿寡母到是幸免于难,但失去了丈夫和父亲,每日都能听到这对母子的哭泣。
道路通畅后,李自明到是收到了长子和妻子的家书。
一个人影未经禀报就走进了县衙内。
来者正是李贤,他这几日也没有回到洛阳。得知开封的家人也平安后,就留在了考城县内,和公孙圩、钱晟、孙德等十几个同窗帮忙处理琐事,也是东京最新下达的灾民安置和瘟疫放置事宜。
一场大洪灾,让考城县内多个官吏职位空缺,单凭老爹李自明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爹,我和公孙兄他们已经把灾民安置点建好了,今夜之前,考城县城内的第一批灾民就能入住。
公共厕所也已挖掘好,还需要您下个命令,让所有人不得随地大小便。还有上次开封掳疮爆发时,我研究的卫生口诀,最后也能一并实行……
爹,儿子关于卫生防疫这方面的安排,你别忙着拒绝,王医官都觉得很在理。打算把咱们的法子,汇报到东京去。”
李贤认认真真地说完,等着他爹答复。
他口中的王医官,正是老熟人王惟一,王惟一这次也是太医局前来协助考城县防疫的医官之一。
这些时日来,李自明大改以往的状态,心中直觉幼子救了那么多人,是真的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