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忠义为剑(3 / 3)

三国建武 南阳野人 3569 字 6个月前

襟!

这场注定艰难的北伐之战,这些北伐的汉军将士,又有多少人能安然返乡呢?

…………………………………………………………………………………………………………

秦增引荐的全身文雅之士,到介绍地形时候,却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石碑前。

高建抬眼望去,只见上刻:《答张温碑》。

张温道:“天有头乎?”秦宓答:“有头。”张温道:“头在何方?”秦宓答:“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

张温又问:“天有耳乎?”秦宓答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

张温又问:“天有足乎?”秦宓曰:“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

张温又问:“天有姓乎?”秦宓曰:“岂得无姓!”

张温问道:“何姓?”秦宓答曰:“姓刘。”

张温曰:“何以知之?”秦宓曰:“天子姓刘,以故知之。

这一段碑文讲的是蜀汉别驾秦宓与东吴使臣辅义中郎将张温的争辩对答,当时是秦宓获胜,有力维护了大汉正统。

后来,诸葛亮因为这一功劳,提拔秦宓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

斯人已逝,秦家竟然立碑为记,由绵竹文士四时祭拜,这就有些过了。尤其是,当下三国争锋,胜负未分就偃武修文,确实有些不妥,这是厌战的征兆。

高建看过碑文,便立时明白诸葛亮坚持用兵的苦心。

“北伐已刻不容缓!”

费祎称赞道:“此碑,把大司农(秦宓)的功绩描述的活灵活现,大挫东吴锐气,当浮一大白!”

高建也拱手言道:“大汉乃正统人心所向,东吴宵小辈遁逃,某亦是大开眼界。”

秦增抚着长须,得意笑道:“家父学究天人,辩论之才不过牛刀小试,不值一提。中兴大汉,还要靠丞相主持大局,诸公都是大将之才,北伐必能立下不世奇功!”

众人开怀大笑,阅尽绵竹景色而归。

<99.。顶点小说网更新最快网址:.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