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捷报 大胜(2 / 3)

许靖怡也是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不过,就在李安准备起床听年十三报告消息的时候,在徐州的捷家军,此时也都起来了,开始准备吃早饭,等吃完早饭之后,就要凯旋了。

户阳山虽然不高,但是山中寒意还是挺大的,所以捷家军的士兵们,在巨盗盗匪的山寨中燃起了一堆堆的篝火,然后在篝火上,架了一个又一个的陶瓷罐。

罐子中煮着面条,这种面条是一种方便面条,有点类似方便面,不过,当然不是方便面了。

这种面叫做篆面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了,是北周柱国大将军杨篆发明的那个时候,平地处太行山脊,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北朝时,北周派柱国大将军杨篆前来把守高平关,那杨篆诚信地方,爱兵如子,引得当地青年纷纷入伍,扩军有方。

不久,杨篆发现当地新兵在训练中体乏无力,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军粮上。

杨篆是河北逐鹿县人氏,他带来的河北兵爱吃馒头。而高平新兵独爱面条,不吃馒头。

杨篆就下令伙夫给高平兵做面条食用,以提高战斗力。山西兵闻之欢喜雀越,可苦了随军的伙夫,那面条隔夜就馊,实在不宜作为军粮。况行军打仗要的是雷厉风行,那有时间顿顿擀面条给士兵们食用。

士兵们无论训练还是打仗,每天汗流无数,体力消耗相当大,军粮中对热量和盐分的需求大。河北兵馒头就咸菜,三口两口就解决了问题,吃饱了就有劲儿打仗。高平兵干咽不下馒头,吃不饱浑身没劲儿,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杨将军思索一番,然后亲自下厨,他将盐巴和入面中,解决了盐分的问题,这样的面条煮熟了,没有菜肴和咸菜也能吃。然后,杨篆又把碱面加入面中,这下又解决了不宜久放的问题。

篆面加入适当的碱和盐,煮熟后看上去白如软云,吃到嘴却很有嚼头,具有河北人爱的口感“劲道”,也有山西人喜的口味“汤水”。一碗篆面集冀晋两省饮食特色,可谓面条王国中的一支奇葩,实为罕见也堪称一绝。

篆面的特点是可以预先批量制作成半成品,杨篆的部队行军前,事先将醒好的面擀好切成条,放入箩筐里随军携带,到驻地后,开水下锅稍煮,一碗碗速食面就得了。

高平兵吃后体力大增,屡屡得胜回营。而杨篆为了犒赏打胜长的士兵,会给面上浇上一大勺炖熟的猪肉块,闻起来更香,战士们一个个吃得满头大汗,畅快淋漓,亲切地称呼这种将军发明面叫“篆面”。

当然了,篆面并不是方便面,保存日期没有方便面长,顶多半月左右,国内战争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去西域作战,篆面就不太行了。

陶罐中不但有篆面,还有一块块风干好的猪肉,那香味让坐在一边的李毕一直不停的咽口水,李毕昨天晚上到现在还没有休息。

他对昨晚的大战真的感觉很不可思议,他对捷家军更是充满了向往。

百发百中的箭术,精良闪亮的马刀,一丝不苟的战术李毕认为捷家军应该是大周最强的军队,不亡一兵一卒,以七百斩两千,何人能敌。

天蒙蒙亮的时候,李毕就去找了孟轲,他要成为捷家军的士兵,而孟轲也开心的答应了,还让他不用担心妹妹,妹妹可以让自己的婆娘管。

遇到这样的一位好大哥,李毕感谢不已。

“哎呦还看什么看呀,面条都熟了快捞起来吃呀。这面条煮不长的,煮长了就不劲道了!”

李毕的背后传出了孟轲的声音,跟着就见孟轲拿着筷子开始捞面条。

然后盛了一碗面条递到了李毕的手中,而李毕看着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还摆着陶罐中最大的一块猪肉,李毕有些感动的道“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早上就有肉吃!”

“呵呵!”孟轲笑着看向了李毕,然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