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公,唉!说来话就长了,末将和伍魁将军便是配合宇文大人负责沿河土地拆迁的,但凡处在渠道内的房屋全部拆毁,良田全部占用或收公。按照宇文大人的要求沿河两岸数十里土地全部官府征用。就此一项便让沿途大族世家们全都舍弃田产屋宅南逃了,逃跑之前便将下面佃户家中的粮食洗劫一空,这些失地佃农不光没了种子粮,就是口粮都没剩下一颗。好在,宇文大人一面开放粥棚赈济,一面招收失地佃农到开渠工地上作工,以便熬过冬季。现在,重新规划了土地施行了新政,工地上愿意归家务农的百姓便发给粮种,以便尽快恢复农事。” “嗯!宇文大人这样做是对的。大隋以农立国,田地决不能任其荒抚,还应加大复耕力度,以确保秋后粮食产量。好在现在可以让农户们大量种植土豆、红薯、玉米、花生以及高产稻种,相信宇文大人能处理好冀州的粮食产量问题的。走,到前面石桥上去看看。” 说话间,杨二扫见不远处还有一座连接河道两岸的拱形石桥,远远看去竟和书上绘制的那赵州桥极为相似,杨二一时来了兴趣便要过去看看。 走到石桥近处,映入杨二眼帘的是一座非常新的石拱桥,桥面全部用青条石铺就,宽约10米,长约70米,桥面两侧均有高1米的护栏,桥体向上拱起,坡度并不大。杨二抬脚便上了桥,来到了桥面的最高处向宽阔的河面望去。虽然脚下的河水引至黄河,但流经脚下的河水并不浑黄,倒是有些清澈。又抬眼看向河流的方向,一眼看不到头,只能看到两岸栽种的一排新绿的柳树和不断在河面上来回高低穿梭的春燕。 杨二此时心情大好,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虽然,新渠内船只不多,且还没有看到民间商船;虽然两岸现在仅仅只有一排柳树空旷无比;虽然现在的临济城不大,百姓并不多。但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可能只需2、3年时间,这临济城便会成为冀州中部一座大城,随着南来北往商船的不断增加,也会带来足够的商机,到时不光临济城会扩大,人口会突增,就是这码头沿河两岸也会成为经济中心。 恍惚间,一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繁荣场景即将实实在在的出现在眼前。这并不是个梦!杨二心里想着。 “焦方,本王再问你,现在渠道开到何处了?” “回禀主公,在宇文大人的全力扶持下,现在永济渠已经快与涿郡海河相通了,末将来临济城前,仅距海河30余里了。”焦方也是一脸兴奋的答道,看得出在他心中也存着一份成就感。 “好啊!一旦打通了海河,这段贯通冀州南北的大渠便可说是全通了,需要做的就是完善桥梁码头等基础设施了。在盛夏来临之前应该能全部弄好竣工。比本王预想的时间大为提前了啊!宇文大人功不可没,竣工之时,建渠有功人员,包括你二人的名姓都该刻在功德碑上,让尔等姓名永传与世。”杨二拍着桥栏大声说着。 一上午的时间杨二都用在视察这段河道上了,经过亲眼观摩之后,杨二对渠道本身以及配套的桥梁码头建设均十分满意。回到客栈后,稍事休息便到了午饭时间了。 上午的出巡,王黛和出尘并未跟随,而是窝在房中整理着这一路记录的文字,相互补充着,这些文字包括杨二给大家讲的各种神话故事和即兴而作的十几首诗词。神话故事便是杨二专门为车中三女而讲的《封神演义》,现在只讲到了开头的几回,主要是女娲和妲己相关的部分。但这已经引起了出尘高度的关注,似乎从故事中她看到了修道的另一个天地和境界,是一个连僧稠祖师都无法企及的高度,那是一个渡劫飞升之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