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要知道,首府自由城由于战争时期的大规模迁移和集中,人口一度暴涨到近四千万,也就是说,一个首都区的人口,就能够比得上地理面积超出百倍的洛林。
一个地区的实力,人口是重要因素,但联邦并没有采取户籍管制的政策,人口会随着地区的发展而出现自然的流动,只要这个地区发展起来了,人口的增加不是什么问题,真正制约洛林发展的因素,之前魏斯已经很细致、科学的分析过,那就是交通和工业的发展。
要分析洛林的产业结构,其实看劳动力的分布情况就能知晓大概。洛林三千多万人口,登记在册的劳动力不足半数,也就是说,除去完全不具备劳动力的老人和孩童,在那些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青年、中年、中老年当中,投入工作的女性占比很少,而当前的企业工作岗位加起来还不到600万,多数劳动力要么埋头耕地,要么向其他联邦州输出劳力。
在500多万既有的企业工作岗位中,工业企业占到了三分之二,说明工业是洛林的绝对支柱产业,然而无论是经济数据还是税收状况,洛林完全不像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洛林工业的技术含量低——从州政府统计的数据来看,洛林的工业产能不是落后,而是非常落后,除了采矿企业遍地都是,下游产业例如冶金,铸造,化工,机械制造,不仅企业数量少,实力都很薄弱,就拿克伦伯海森家族为例,在得到外部注资之前,他们的主要产业是制作猎枪、工艺步枪和部分军用枪械,制作方式和规模几乎跟半个世纪以前没有差别,而这正是洛林工业的一个缩影。经过战争的摧残和诺曼人的掠夺,洛林当前的工业状况比战前还要糟糕,而金融、医疗、教育等产业也全无特点,普遍落后。
洛林发展的种种硬伤,人们不是看不到,但此前历任洛林州长官都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节省开支,将尽可能多的政府支出投入到教育医疗及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从这点来看,以往历任的多年政府都是较为清廉的。但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工业时代,光靠清廉远不足以促进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为此,在组建洛林工业者联盟之后,魏斯跟代理州长官布林德斯多次沟通,建议州政府制定鼓励工业和社会发展的措施,布林德斯对那些建议非常认可,但受限于临时州长官的权限,他只能有限的采取了一些,而多数都留给了自己的后任。当时,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魏斯会成为他们口头所说的那个继任者,现如今,接力棒交到了他的手里,仿佛冥冥之中早有注定。现在,他尽可以将当初的设想和建议付诸实施,这会是一个大展拳脚的黄金时期,可是,翻看相关的法律法令条文,就会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些命令是州长官签署就可以生效的,有些是需要提交到州议会投票,还有些职权是归属于联邦政府,这些都要分门别类的进行处理。
以洛林的地理人文条件,魏斯始终认为它适合发展以冶金、化工、机械制造为支柱的重型工业,而发展重工业首要的条件便是需要是有钱,之前克伦伯海森家族依靠大规模的融资,带动洛林工业者联盟成员,投入到工业的发展当中,很好的弥补了区域性的短板,但他们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覆盖到整个洛林。借鉴后世的发展经验,魏斯打算将各金融机构和财团的主管请到了一起,说服他们合力为洛林的发展资金助力,形式上是由洛林政府主导成立一个庞大的发展基金,州政府启动资金和信誉上的保证——这在联邦是合法合规的。各金融机构和财团融资资金,并按份额享受优惠政策和经济收益,而洛林的工业者从这个基金申请贷款,专项用于发展工业,跟工业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通过这个基金来运作。为了提高吸引力,投资回报可以在市场通用行情的基础上提高5,虽说只是小小的5,但考虑到洛林州政府的积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