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够收服。”
刘布就不信,后世的小日本殖民统治朝鲜的时候,都差不多能把他收服,自己早了几百年,这些地方还没有国家民族意识,还收服不了他们?有反对的,那就干掉?十年以后,还会有这么多人造反?
他们可不想学朱元璋或者朱棣他们,把这作为藩屏,而是直接的把自己当成自己的行省。
这事现在就得干,不能留给子孙。
因为他们目光,不止放在了朝鲜,而且还盯上了他的邻居,郑芝豹也都明白,在御前会议上,大家也都有了一致决定,所以也都毫无疑问,现在讨论的,就是具体执行的问题。
刘布对于自己的这一位岳父大人,是十分尊重的,因为他发现,论起个人品德方面,这位岳父大人,其实是一个好人,不像他的父亲刘远桥,真正的枭雄,深不可测。
在这些年的一系列事件中,这一位岳父大人,都是被动的配合他们向前走,而自己这位父亲,处处都显示出野心,处处都有布局,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心机太深了。
华夏军展示出了极为强大的动员能力,在李朝之变的第三天,他们就迅速的集结了几万大军,组成远征军,向朝鲜方面开拔。
就连他们的舰队,也都做好了准备,这种干脆利落,雷厉风行的做法,令京师老百姓长了见识,以前的大明,从决定到达,估计没有个月,是达不了,甚至得到下半年才能打到朝鲜去。
看华夏军的势头,最多两个月,就会开战了,而且这两个月,还得算上他们开拔往前线的时间,否则会更早。
自从崇祯皇帝自缢而死,大明最后的一面旗帜倒了下来,大明就算是灭亡了。
以前虽然千疮百孔,风雨飘摇,但是还是能够凭借着固有的惯性在推动他们向前走,但是到了这一刻,最后一面旗帜倒下的时候,真的是树倒猢狲散了。
首先就是各地的豪强和乡绅,即使心向于大明,也都死心了,对于这些中立派来说,皇帝归天绝后,主人都没有了,既然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就可以良禽择木而栖,明臣择主而侍了。
此时刘远桥发布了诏令,召令华夏军向全国进军。
即使已经向他们归降,他们都将大军往该处走一趟,炫耀武力,宣示主权。
以前他们攻掠江南,是传檄而定,放风而逃,在江南经历了蜉银子事件以后,对当地的伤害极其深,已经达到了动摇其统治的地步。
但是在进入了湖广、江西、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两广、云贵等地区以后,抵抗开始加强了,许多被华夏军打懵了,打一个触手不及的人,也都回过神来,开始组织和号召地方的人,抵抗华夏军了。
这一种现象,在朝廷百万大军讨伐山东的时候,达到了顶点,朝廷仅有的几个省,依旧还在响应朝廷的号召,组织军队,准备对抗华夏军。
但是在华夏军一剑封喉以后,形势全面崩溃,这些地方的军队,也都没有了抵抗的心思,纷纷向华夏帝国投降。
连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也都主动的放弃了野心,向华夏军归降。
因为华夏军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和时间,如果要反他们的话,没有两三年时间组织和训练军队,根本就形不成规模,当你形成规模的时候,华夏军早已经把你扫荡几次了。
特别是华夏军入主朝廷以后,以朝廷自居,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所过之处,如有神助。
大多数人都向华夏军投降,但是在河南的朱燮元,依旧是不肯向华夏军投降。
这印证了一句话,那便是所有的人有可能向华夏军投降,只有朱燮元,绝对不会向华夏军投降,因为他们之间的血仇,实在是太深了。
但是朱元大军的士气,也都降到了极点,军队之中士气低落,士兵们惶惶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