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在退回了泰安以后,马上又迅速的往兖州府方向撤退,一路丢盔弃甲,惶不可终日有如丧家之犬,凄惨至极。
这时候,即使朱燮元是见惯了大场面,见惯了大风大浪,此时他也都是惊疑不语,惶恐不已。
杨嗣昌部、洪承畴部的兵力,俱在他之上,作为围剿山东三鼎足之一,三鼎足,三去其二,不塌才怪。
可以这般的说,如果他不迅速的撤出山东,让对方回过神来,只怕会把他们都留在这里了。
朱燮元就是一个知兵之人,他在听说刘布从天津卫登陆以后,他就知道局势要迅速的崩溃了,天要塌了!
如果他们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攻下了济南,还有回天之力。
但是他们能够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攻下济南,这就跟能铲平泰山都没有什么分别。
朱燮元还派出了使者,迅速的跟杨嗣昌和洪承畴联系上,希望能跟他们连共同密谋,用尽了所有的兵力,不惜一切代价,往济南进行攻击,说白了就是想把七十万人都派上去,对济南进行致命一击,如果能够攻下济南府,活捉刘远桥,他们就可以死里求生。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洪承畴和杨嗣昌,在听说敌人从天津卫登陆以后,就完全没有了斗志,一下子就垮了。
当统帅都没有了斗志,一下子都垮了,其他的人也就更加的支撑不住了,他们几十万人的军队,居然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宣布向对方投降……。
而更令朱燮元感到绝望的,就是前去劝降洪承畴和杨嗣昌的,不是别人,居然还是名闻天下的静云公,像静云公这种人,居然都为刘远桥所用,大明真的是黔驴技穷,无以为继了?
为了保证大明的最后一点兵力和血脉,朱燮元也都别无办法,只能够迅速的撤退。
马啼南去人北望,众将士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朱燮元跪地悲呼“皇上呀……!
在山东,他们是无法立足的了,他们在山东实行的是以战养战,就食于敌的政策,这种政策确实是可以给敌人以巨大的打击。
但是也都令他们民心尽失,他们所到之处,处处被当地的百姓敌视,他们打着官军的旗号,却连贼兵都不如,当地的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朱燮元就知道,实行这样的政策,其实就是把这些百姓都往华夏军那里推,朝廷要在这里收拢民心,这就难了。
当时朱燮元还在想,这都是小事,只要能够打败敌人,击垮刘远桥,民心散了,可以继续的收拢,继续的收买,多花几十年的时间,就好了,只要大明还在,天下还在,就不怕。
现在好了,敌人的前锋部队,突然出手袭击京城,京城危在旦夕。
他们几十万大军都没有办法及时回防,坐视大明被斩首。
在此之前,许多人都认为,在北方,大明是占据有优势的,他们是属于进攻的一方,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攻入山东,好大的声势,轰动天下。
这令天下各大势力,都停止了自己手上的军事行动,坐看大明与华夏帝国之间的这一场总决战。
因为他们都担心,双方正在决战的时候,不知道鹿死谁手,他们提前的站队,很容易就会站错队,押错宝,那时候后果是很严重的事情。
很多人都认为,这一场激烈的,惨烈的大战,会旷日持久,他们有的是时间,静观其变,坐收渔翁之利。
有人认为,华夏军会惨胜,也有人认为,大明会取得胜利,但是从来没有人会想过,大明败得这么惨,败得这么快。
前一刻,还风光无限,出动几十万大军,围剿敌人,转眼之间,他们的大军,就烟消云散,这一次大战,就是大明朝最后的拼死一博,垂死挣扎,这一次也都没有办法击垮敌人,大明就真正的没有办法了。
朱燮元部就像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