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拥有华夏军最为强大的军队,而且济南城更是齐鲁第一坚城,易守难攻,更重要一点,以刘远桥的为人,他不会跑吗?想活捉他有多么的难?难于上青天。
下面将领的反对,可就让这些官员们十分的郁闷,眼见眼前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下面的官兵不配合,他们也都没有办法,只能够听从这些刁官们的策略了。
但是皇帝和朝廷对此都没有死心的,他们坚持的认为,这就是最快的打败敌人,拿下此地的方法。
皇帝日日夜夜所想的,那就是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剿灭了反贼,然后恢复民生建设,中兴大名,在他死之前,把一个完好无缺的大明江山,交给他的太子,这样子他才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想当年皇兄临死之前,把他前,握着他的手说道“吾弟当为尧舜之君!”
但是掌管了大明十年,没有令大明走向强盛,反而走向了将近灭亡,这令他十分的恐惧,也都身疲力竭,崇祯皇帝他也都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长命百岁的,甚至活不到他爷爷万历皇帝那样的年纪,所以他必须要与天争时,让自己在位的时候,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所以他才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在此之前,朝中的诸公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默契,那便是大明丢失了半壁江山,实在是三百年未有之巨变,为了力挽狂澜,此与祖宗家法有所违抗,也都必须要有所改变。
那便是如果朱燮元,洪承畴、杨嗣昌等人,大兵合围,剿灭了华夏贼,杀死了刘远桥,平定了天下,恢复了天下的太平,朝廷将不惜重赏,可以赏他们一个公爵之位。
这也是大明朝自从靖难之后,对功臣进行大肆的封赏,可以这么的说,刘贼之乱,已经是危害到了大明生存,远比靖难惨烈。
但是皇帝他认为,这样子还是不足以劝服这些将帅们拼了老命为自己卖命,他们现在还是顾忌,顾忌自己的名声,顾忌自己的生命,就是不愿意为大明拼命。
皇帝私下曾悲哀的叹息“真不成让朕把江山都交给了他们,才愿意为朕拼命吗?”
江山都交给了这些人,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他也总是不时的哀叹,在他几经考量以后,认为如果这些人真的能为他做到这些事情,封一个郡王还是可以的。
大明朝必须拿出这样的气魄来,因为华夏贼都敢这么干了,华夏贼为了拉拢他最为重要的盟友郑芝豹,居然封他为亲王了,而且还是有实际领地的闽亲王,这就意味着会把整个福建都分封给他,连一个反贼都有这样的决断,他堂堂天朝上国,大明天子,凭什么就不能?
本来他想着自己提出这样的建议以后,会受到官员们的口诛笔伐,受到他们一致的反对,但是对于皇帝如此的违反《皇明祖训》,如此的厚赏功臣,大臣们也都不做反对,皇帝就决定这么干了。
当然皇帝他一方面颁下了诏书,公开的许诺,私下他也都给三位大帅写了亲笔信,派出了他的亲信,亲自的拿着他的书信去劝说这些将帅们,让他们放弃眼前的成见,不再拘囿于眼前的局限性,必须把目光放在全局,放在全大明的高度。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不顾一切,兵围济南,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如果他能够出动几十万大军,去围攻济南,即使杀不死刘远桥,让这货逃跑了,他们最差的,也都可以拿下济南,拿下了济南,山东的大局就已经定了。
他们就相信,济南就是山东的核心,就是华夏贼人在这里的定海神针,现在的华夏贼还在拼死的抵抗,就是因为他们还有精气神,还有希望,如果把他们的精气神都抽走,把他们的希望都浇灭了,估计他们就会向官军投降了。
就是因为崇祯皇帝和朝廷想的都是如此的美好,这才会令他们产生一种济南如梗在喉的感觉,也就到了不吐不快这地步,所以他们才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所能用的手段,驱使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