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装置,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啊!
那个薄膜又是采取了什么特殊的材质?
匠人们试了又试,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阿舅看得焦躁不已。
一边是顺利熬煮出来的精盐,一边是屡试屡败的匠人,阿舅犹豫了几日,终于下定了决心。
看来短期内,他们是无法破解卓筒井的秘密了,可制盐的事不能耽搁,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阿舅找来当初借给阿蒙的那些汉子,仔细询问他们对于阿蒙以及安先生的了解。
还别说,这些人在给安妮干活的时候,还真打听了一些事。
阿舅东拼西凑,便得到了一个大致的真相卓筒井果然是安先生捣鼓出来的,只是人家低调,不愿意出风头,这才便宜了阿蒙那小子!
确定了真正的“高人”是谁,阿舅又开始命人仔细打探安先生的底细。
阿蒙这边有意隐瞒,所以阿舅打听来的消息,也就打了个折扣。
不过,有一点,阿舅倒是查到了安先生不爱出风头,只醉心于教书育人。
阿蒙给她建了一个私塾,鼓励寨子里的百姓把孩子送来,听说不到半个月的功夫,那个私塾就招了二十多个学生。
安先生似乎很高兴,将所有精力都投注到教书这件事上。
阿舅将所有的信息一汇总,有了结论嗯,看来这位高人也不是真的一无所求。
有需求好哇,只要她有需求,那么他们这些外人就有机会。
阿舅一番思索,便有了主意。
他开始给安妮送礼,并且送来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表示听闻安先生才学渊博,想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安先生学习。
对于“求学”的孩子,安妮当然不会拒绝。
就是阿蒙,早已猜到了阿舅的真正意图,也不好拦阻,只能在心里暗骂一句“老狐狸”!
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表弟表妹成了安先生的学生。
阿蒙……
老子这就娶亲,来年就生孩子,后年就把孩子送去给安先生当学生!
阿蒙和阿舅暗地里你争我斗,安妮全都不管,她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
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没有上来就教授孩子们《太公家教》(唐宋时的蒙学),而是先教孩子们学习雅言(也就是官话),教他们算数,简单的生活小知识等等等等。
安妮的教书事业开始步入正轨,而安家似乎陷入了麻烦之中。
本以为这科必中的安浩亭,许是被家中琐事拖累,又许是运气不好,竟在今年秋闱之时,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