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发射大口径火箭,但由于运输与其他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发展的高度与方向,导致直到现在也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口径重载火箭。
口径相对于火箭来说,不亚于相对于舰炮,导弹的重要性,口径越大往往发展高度,在运载量增大的同时,也越稳当。
就好像一阵风吹来是高瘦形的容易倒,还是胖子容易倒?火箭也是这样,口径越大,发动机越多,燃料也越多,也越稳固,运载量自不必说,“土星5号”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
“长三乙”作为一枚在这种艰苦条件下还能做到快速准备,快速发射,只需要150名精神小伙(工作人员)就可以发射,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失败了三次,可一想到长征三号系列发射了一百多次,就知道这个失败率有多么微乎其微。
不过这次既然有这这么多的吨位空余,自然是能多带一点就多带一点,带一点赚一点啊。
火箭发射失败有多种因素,而“长三乙”最多的还是发射“不完全成功”,就是火箭发动机由于各种原因,或是推力不够,或是推力太足,导致并没有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就比如说硬度的那枚23小时一圈的通信卫星。
这个时候唯一的解决方法便是使用卫星自带的发动机进行调整,但这样的话便会大大地降低使用寿命。
卫星发动机都是用来作为轨道维持的,长时间不维持,卫星就会掉到地上,所以卫星寿命很大一部分就是卫星发动机燃料的多寡,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曾经有一次“长三乙”发射一枚卫星,就是没送上轨道,于是靠着这个方法进行变轨,导致原本能用15年的卫星只能用105年,血亏。
所以由于这次的发射还剩余这么多吨位,自然是最大限度地加装了燃料,既能延长卫星使用寿命,又能保证发射成功率。
当然了,这么两全其美的事情,成本自然也是极大的,若不是紧急情况,平时还真不敢用这么贵的一枚火箭不装满,来发射这么小的卫星。
“那也就是说,剩下的一点七吨是空白的咯?”
她顺着这个思路问道。
“嗯是的。”
“也就是可以用咯?”
“嗯是的诶不对,你问这个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