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价格降到了九文钱之后,也没有人愿意关心他们的粮食。
因为差距摆在那边,这不是一两文钱可以弥补的,因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有精米吃,谁愿意为了省那一文钱去吃糟糠呢?
再说了,将这些糟糠给剔除之后,这个米说不定还没有精米重呢。
所以根本没有人愿意购买。
价格一降再降,八文钱,还是没有人买。
七文钱的时候,就有些人购买这些粮食了。
但这也只是少量的人去买。
买这些粮食的人自然不是自己的吃的,这些人都是牙行里面的管事,将这些粮食买过来是给那些奴隶吃的。
只不过这个量对于这些世家门阀的储备量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他们的这些粮食有不少还是陈年的。
再不买出去,就不会有人买了。
发霉的粮食,就算买回去给那些奴隶吃了,万一得了什么病死了,那牙行岂不是亏死?
所以啊,这些粮食还要降价。
六文钱的时候,已经有些百姓购买这些粮食了,其实以前一直吃的这些粮食,稍微淘洗一下,也是能够吃的。
有些手里钱不多的百姓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然而这部分人太少了。
此时的太子招了大量的人修路,并且给这些人预支了薪资。
很多人都是依靠这些薪资购买粮食的,不仅如此,修路还管饭,餐餐有肉不说了,还特么的给钱,这就让这些人的嘴巴挑剔了起来。
世家门阀的这些米完全就卖不动。
五文钱,四文钱。
等到米价降到了斗米四文的时候,这个时候终于有大量的人来买米了。
这些米虽然看上去不好,但是也是实打实的米,多淘几下,还是能够搞成精米的,并且这些米煮出来的饭和精米也没有差别。
人累一点无所谓,主要是这个米已经可以比精米要便宜了,就是费事一点,不过这种事情对于这些苦日子过惯了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可题。
这种事情,秦珝其实不想去管的,他们卖多少钱,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只要维持粮价的稳定就行了。
这段时间他赚了不少钱,等到明年,收成好了,他还是会将这些钱给花出去的。
照这个样子看,明年风调雨顺,谷价绝对会变得很低。
谷贱伤农这个事情秦珝是明白的,他明年还要用这些钱去收购谷子,维持物价的稳定,不然这百信还是活不下去的。
秦珝其实可以甩手不干,但是他想让百姓活的更好,所以他必须要要解决这些百姓急需要解决的可题。
大唐的人口不多,他手里的钱很多,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没钱就去一趟倭国,秦珝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只是不知道倭国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这种事情对于秦珝来说可题不大。
倭国对于秦珝来说就跟不设防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粮价降了下来,秦珝也就不管这些事情了,这种事情对于秦珝来说可题不大,反正要买多少,秦珝就从系统里买多少。
并不存在货物压仓之类的情况出现。
这一场价格战,秦珝完胜。
干完了这个事情之后,秦珝就准备歇歇了。
然而这个时候,蝗灾爆发了。
其实这个事情对于现在的大唐百姓来说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的担忧了。
不就是粮食被蝗虫糟蹋嘛?
随便了吧。
因为此时的粮食早已经因为干旱已经没多少盼头了。
被蝗虫糟蹋也就算了吧,现在的粮价还说得过去,根本不可能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