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刊登在国内顶尖数学期刊上。
天凉了,母亲马玉仁的棉袄棉裤没有及时捎来,来的是兄弟的一封信。
让他自己购买,打趣他说可以请一位貌美如花的学姐帮忙参谋。
衣服以稳重耐用为标准。
不过这个年代的产品也难突破这个标准范畴。
这个建议让李子恒有所心动。
生长在大城市的同班同龄小学姐,不是兄弟讲得最好的参谋吗,这得好好琢磨一下。
李子恒把兄弟的四篇文章都推荐到了《少年文艺》,这是包老师的建议。
李子恒让包老师看了兄弟的作品后,大赞兄弟俩有文学天赋。
只是这四篇小文章投到《儿童文学》有些不妥。
按照年龄组更适合《少年文艺》,于是就有了李子恒的四稿一投的做法。
《少年文艺》编辑表示都可以录用,需要分批次发表。
第一篇《捞鱼》发表在了《少年文艺》的第十一期。
稿酬四块三毛六分,也算是李之重入行了。
母亲得知二儿子也写东西挣了钱,没事就催促他去写写,这钱来的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