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坑老是满的,水瓮老是空的。
靠炉坑是一个煤窖,一个长约五十公分,宽和深与炉坑等距的坑,冬天采暖期,用来放置和好的煤泥。
煤泥是粉煤加白干土加水按比例混合而成,一般煤三土一,加土是为了成型,省料耐烧,是火炉的主粮,但取暖效果聊胜于无。
即使这样,节省人家也舍不得,采用煤土各半比例,热值可知,冬天加煤泥后炉锥捅开,就一个小红窟窿,仅够维持不灭。
炭这种奢侈品只出现于早中晚,快速升温或做饭时才会加的。炉坑和煤窖用木板盖住,与地面齐平,用时揭开,很是方便。
进门左侧是锅台,锅连炕,靠窗台贴炕,比炕低一个炕沿略多,很多懵懂顽童深受其害,掉进热锅毁容甚至致命的每村都有。
安全起见,有些人家后炕角落钉炉锥一个,一米五左右绳子一根,那是用来拴孩子的,防止孩子入锅或跌地。
锅连炕即使有些危险,还是北方首选的布局,做饭时兼顾了取暖(烧炕),一举两得。
冬天热炕头是个好地方,俗语称“家暖一盘炕”。
很多人家由于不舍得烧火或家密闭性差或二者皆有,三九天屋内地下都会上冻,比如水瓮水面结冰,但是睡下后炕是热的,盖上被子哈着白气也就是一夜。
脑袋是最经得起冻的,就像cu需要风扇散热一样,不过在休眠状态下发热量不大的前提下,温度太低会不会宕机没有人研究过。
锅台包括灶头和锅榻,灶头是砖砌的,一口七烧铁锅(锅沿直径约七十公分)稳在上面,农村按照铁锅大小依次分为小锅、大小锅、五烧锅、七烧锅、出烧锅(关于锅尺寸大小与名称如何对应,笔者考证良久,有称“七勺锅”的,意为直径七个勺头的锅,这时的勺头较大,直径一般十一二公分,算下来看也有道理。),一口好的铁锅能用几十年,甚至可以传辈数(几代人用)。
铁锅用的年岁太长,胎体烧薄有漏点,修补之后继续用,这个年代常有补锅锔碗的匠人出没。
对农村来说锅的意义比饭碗更重要,毕竟每天做饭要用到,是最重要的家居用品。农村最大矛盾莫过于砸了别人家的锅,最难的日子无非是砸锅卖铁。
锅灶还代表生机,清末民初,东北发生肺鼠疫,工作人员统计死亡及传播态势的方法之一,就是远距离观察房屋烟囱是否烟气冒出,有则无碍,无则已死绝。
锅盖是高粱秸秆契好的,圆形,上下两层,十字交叉状,细麻绳垂直表面穿孔契成,本地人称之为“篇篇”,过程叫“契篇篇”,篇篇不仅用于锅,水瓮、菜瓮和粮瓮也需要盖子。
还有两个作用就是过年盛放包好的饺子和扇旺火,尤其是扇旺火,最好选用全新的篇篇,有新年新气象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