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机械设计(2 / 3)

是因为没有动力设备,所以刘延拓也只能拿人去填。

要是蒸汽机成熟。

那一台造纸机最多也就两三个人就足够了。

由此可见机械和人力的区别。

除去造纸机,印刷机也是刘延拓设计的一大重点。

刘延拓所设计的印刷机便是古藤堡印刷机。

第一台古藤堡印刷机诞生于1439年。

而如今是1420年底。

所以就就技术上来说,古藤堡印刷机,对刘延拓根本没有任何挑战性。

自然也被刘延拓直接放弃。

刘延拓想设计的是一种在古藤堡印刷机的基础上改进型的印刷机。

转轮印刷机。

因为造纸机已经可以让刘延拓使用卷筒纸了。

自然转轮印刷机更加实用。

转轮印刷机采取连续给纸方式进行印刷,其原理是,印版上的空白部分亲水斥墨,图像部分亲墨斥水,印刷时,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棉布上,纸张经过棉布贯通与棉布滚筒的压合,然后图文信息同时传递到纸张正反两面,由此完成了印刷。

这样印刷可以实现图文并茂,自然比相对原始的古藤堡印刷机更好。

当然和后世所通用的转轮印刷机比起来。

刘延拓的转轮印刷机更加原始,也没有用橡皮布,而是采用了棉布暂代。

同样,这种印刷机需要很多人手动操作。

当然即便是采用手动。

这印刷的效率和效果也比如今大明所使用的印刷术更好,更高。

要是用机器带动人力,那效率就更高了。

一切还是等着蒸汽机啊。

完成一系列设计后。

十二月二十八日。

刘延拓找来了王植,命其在工业区建立印刷厂,造纸厂,纺纱厂和织布厂四厂。

印刷厂和造纸厂招募男工,而纺纱厂和织布厂招募女工。

二厂的厂长也用山民中织布织的最好的王秀娟为纺纱厂厂长,李兰为织布厂厂长。

而造纸厂刘延拓则选用了胡林为厂长,韩涛为印刷厂厂长。

这两人都是最早跟着刘延拓制造水泥和玻璃杯的工匠之一。

手艺不仅精湛,而且人踏实稳重。

自然被刘延拓提拔。

刘延拓安排一阵后,王植便领命而去。

当日王植便找来胡林,李兰四人。

开始招募乡亲,铁匠和木匠等工匠,按照刘延拓所给的图纸,打造四厂。

如今钢铁已经成功生产。

所以其中机器刘延拓选用的材料便以钢铁为主,钢铁打造主要结构支撑机身。

其他辅助结构便以木头为主。

四种机械并不复杂。

刘延拓也对每一个机械内部结构进行了拆分设计。

再加上原料并不缺乏。

所以第二年的一月二十日。

四种机械分别打造出了第一台样机。

看着眼前的样机。

刘延拓不停的点头,并命人开始试机。

很快王秀娟操作纺纱机熟练的将棉花,蚕丝分别纺织成了棉纱和纱丝。

之后李兰则用织布机将棉纱和纱丝分别制成了棉布和丝绸。

本来二女就是山民中的纺织高手。

再加上刘延拓的纺纱机,织布机操作简单。

所以没过一会,一大块棉布和丝绸便摆放在了刘延拓的眼前。

看着眼前的棉布和丝绸。

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心的笑着。

刚才两种机器卡卡的转动着,效率比原有的织布机快上了十几倍都不止。

而且还是一个人就可以操作。

要是有个十几台,几十台,甚至上百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