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面,在大汉历史上,已经是多次上演,最近的,在顺帝年间就有过两次,众人都见惯不惊了。
东汉时期,光武帝承诺与世家共治天下,由此将他们的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此后他们越来越嚣张,联合起来无视国法,明目张胆的强取豪夺土地和人口。
为了躲避国家的惩罚,甚至公然刺杀朝廷命官,聚众做乱更是他们屡试不爽的绝招。
当年顺帝时,也曾经试着改革举察制度,打击任人唯亲的现象。
结果中原地区的六七个州联合起来,聚众反抗,逼得汉顺帝不得不妥协,在原有的条款上做出了许多让步。
刘志刚刚亲政的时候,若不是借由黄琼的威望和人脉,也根本无法开展科举改革。
其实当时就有很多人表示不满,接踵而至的赵戒叛乱,之所以能闹得这么大,背后也少不了他们的影子。
可叛乱失败,紧接着刘志又暗中练兵,打压禁军,加强了京师防卫。
他们也便消停下来,再加上刘志放开了羽林军的名额,许多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都找到了进阶的门路。
如此一来,心理上就平衡多了,不再满腹怨言,但接下来,皇帝整顿吏治,土地改革,一浪接着一浪冲击他们的底线。
刘志自己感觉他已经做出很多妥协了,并没有动摇他们的根本利益,可世家们却还是不买账。
要不是突如其来的大型战争,恐怕早就爆发骚乱了。
战争之后,刘志加快了土地改革,新移民政策,也使得许多不堪驱使的奴婢,成群结队地逃往北疆。
刘志暗中指示几个都护府,对那些逃奴来者不拒,全部按照流民的政策分配土地,还帮他们重新办理了户籍。
此举大大的鼓励了那些早就蠢蠢欲动的奴仆们,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何况还是白得的土地。
底层人其实是最没有善恶观的,随时随地都在饿死的边缘挣扎,你还跟我讲仁义道德?
只要有口饭吃,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所以,消息传播开之后,引起了大规模的奴仆逃亡。
各地官府很有默契地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措施,开玩笑,陛下将土地政策和农业生产作为政绩考核标准。
跑掉的人越多,对他们越有利。
之前刘志整顿吏治时,曾经规定,所有官员都不得在本地任职,以防徇私舞弊。
同一个官员,不可在一地任职超过五年,因此每次年终考核,都会有官员被调迁。
虽然同为世家,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只能装聋作哑了。
科举成绩的出炉,成了最后的导火索,忍无可忍的世家们,最终决定出手。
可这件事情,京城的顶级世家们却不愿意掺和,此次科举考试,他们才是最大的赢家。
整顿吏治也只是剔除了家族中的败类,并没有撼动他们的地位。
缺少了靠山的中层世家,一拖再拖,原本打算中秋就动手的,结果拉拉扯扯到了十月初。
眼看着再不举兵,就要到冬天了,只得勉为其难地仓促行动,结果应者寥寥。
大家都在观望,等着朝廷表态,谁知刘志却一反常态的默不做声,似乎毫不在意。
没办法,零零星星的各州又有人开始宣布反对皇帝的政策,可他们并不敢真的做得太过分。
大部分人都是虚张声势,做做样子罢了,毕竟今时不同往日,顺帝时,各州根本没有官方军队。
可现在每州都有屯田校尉,虽然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一旦和他们动手,损失惨重不说,后面还很难收场。
到了十月中旬,由于刘志持续的沉默,各地的世家不得不逼着开始表明态度,要么联合起来逼迫陛下,要么就被其他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