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乌桓都护府,辽西都护府和辽东都护府,派遣了三地的都护府都督,设置常驻的了乌桓将军,辽西将军和辽东将军。
第二步,迁徙移民,三地都是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尤其是辽东,也就是现在东三省加上朝鲜的面积,比较适合发展农耕。
只是大汉人民对那些地方都抱有偏见,认为是苦寒之地,原住民又是茹毛饮血的化外之民,难以相处。
这个刘志倒是不担心,朝廷加大宣传力度,再给出优惠政策,凡是志愿移民的,男丁分配土地一百八十亩,其中八十亩为永业田。
就连女子都可以分配三十亩永业田,头一年的口粮朝廷免费,不需要返还,条件是五年内不逃跑。
修房子的树木可以免费砍伐,另外朝廷将派专人烧窑,所有出劳役者,可免费获得红砖和黑瓦。
这年代,修房子以木头为主,还没有开始流行砖瓦,即使有也是土砖。
刘志早在编撰《农经》时,就已经把烧窑的技术写了进去,又派人专门研究,反复实验,现在已经掌握了熟练的烧窑技术。
辽西和辽东都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如果没有砖房抵御严寒,确实很难度过。
随后刘志又将烧火炕的技术传播下去,使得冬季变得更加容易度过。
而辽西那边的移民,却是分配草场,汉民以各种工匠为主,都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百姓们现在只能用皮毛御寒,去年皇庄栽种的棉花,在精心侍弄下,获得了大丰收。
今年,全部的种子都被在大汉各地播种了下去,经过这一轮收获,种子的数量基本上就够用了。
相信明年,大汉的纺织业就可以再添新成员,那就是厚实细密的棉布,还可以推广棉袄和棉被。
总之棉花即将成为大汉最重要的平民纺织用品,因为在这几轮推广中,都是以国家的名义,免费发放种子和技术。
他甚至已经在培养棉布纺织技术人员,也做出了大汉历史上第一件棉衣和第一床棉絮。
各地因为种种原因,在土地改革政策执行之后,仍然有许多人无法分配到足够的土地。
现在皇帝鼓励移民,还是有一部分动了心,毕竟那边的土地确实很多,能够保证分配。
但更多的人呈观望状态,并不敢轻易改变现状,害怕会上当受骗。
刘志也不强迫,只要有人愿意过去就行了,等到他们稳定下来,就带回来做宣传大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到时候不愁没人动心。
反正这件事情也急不来,他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来逐步完善。
五年的时间,再配合土地改革,大汉的土地兼并情况能够彻底得到缓解,老百姓能够吃饱肚子,社会矛盾也能得到相当大的缓和。
趁此机会,对凉州和益州的羌族进行合并整改,解除隐患。
至于如何治理,现代社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许多好经验可以照搬或者借鉴。
治理的关键点,在于认同。
但要想让异族人对大汉有认同感,就必须在政策上平等对待,并严令各级官吏不得歧视他们。
实行胡族和大汉原住民融合混居,使他们互相了解,渐渐融为一体。
改掉蛮族的称呼,禁止任何人继续称呼他们为蛮子,并允许各族的能人异士进入官场……
在强大武力的震慑下,再辅以各种平等优待政策,专门教授他们文化,改变下一代人的思想。
相信最多十年之后,各族的年轻一代,都会以大汉人自居,而且还引以为荣。
当然,前提是大汉帝国越来越强盛,各族人民安居乐业,要是连饭都吃不饱,谁认你这个父母国呀。
如今,刘志在朝廷中已经具有绝对权威,草拟了大纲之后,他便交给翰林院和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