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海西屯田(1 / 3)

把手上的军务交给部将,魏刚匆匆来到高顺身边

看到魏刚之后,高顺很开心,“文长在海西的两场战斗,我已经听说了,假以时日,文长一定可以成为为和主公一样的大将。”

这几场战斗是魏刚的得意之事,魏刚同样很开心,但现在还不到庆功的时候,“海西黄巾贼没有全部被消灭,咱们还不能放松警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将那些老匪全部消灭,才能保证咱们没有后顾之忧。”

“消灭那些黄巾贼后,我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抓捕了很多俘虏,救下了不少百姓,俘虏的事情暂时不提,百姓的处置问题不能疏忽。”

魏刚表情很严肃,“很多百姓已经无家可归,跟着我回到了海西,将这些人贸然放走,一方面,这些人很难有活下去的手段,另一方面,他们容易被贼人裹挟,成为贼兵的新鲜血液。”

高顺“文长打算怎么办?”

魏刚还真的仔细想过,“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百姓和俘虏集中管理,选拔健壮者补充军队,充实新军战力,我算过,咱们的兵力至少可以翻一番。”

“至于那些不符合用兵标准的百姓”,魏刚的双眼变得炯炯有神,“采用民屯,或者军屯的办法进行管理。”

听完魏刚的话,高顺沉默了,似乎在思考。

魏刚的建议很具备可行性,海西一带地势平坦,水道密集,适合耕种,屯田的计划完全可以在这个地区推行,短时间内,或许会导致地区粮食紧张,但是,从长远上看,这是一件好事。

而且,把俘虏和民众中的强健者补充军队,剩下的人集中屯田,这手段也可以把叛乱的可能控制住。

毕竟,这些屯田者没有反叛能力,还保证了生路。

魏刚的屯田建议,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想法。

按照他的战略规划,吕布集团的出路在豫州,豫州地区水网更密集,地势也更平坦,适合大规模屯田。

在这个乱世中,仅仅有兵是不够的,还得养得起兵,为了足够自保的粮食,屯田势在必行。

但是,等到吕布集团进入豫州,再进行屯田,就晚了。

在海西屯田,将会是豫州屯田的一个实验。

不考虑未来,单单只看眼下,屯田也是一件好事,既安置了灾民,又军需。

魏刚只是一个提意见的人,但他觉得,高顺会接受自己的建议,因为,这是眼下最好的解决麻烦办法。

高顺认可魏刚的判断,屯田事情海西就能解决,不需要下邳的支持,两人默契的没有通知吕布,自行屯田。

高顺和魏刚分工明确。

高顺负责屯田和练兵,魏刚则继续带兵戡乱。

魏刚仅仅用了一百人,就战胜了近千人的黄巾贼,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高顺也给了魏刚更多的权力,更多士兵。

魏刚每天都带兵作战,除了黄巾贼,那些在海西作乱的山匪路霸也成为新军的打击目标。

新军在战斗中得到磨练,有了这些兵员补充,兵力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大幅增长。

海西的贼兵没有办法在中北部生存,残部开始向淮河聚集。

在魏刚剿匪的过程中,匪兵们也在进行自我筛选,小的匪帮被大的匪帮吞并。

幸存的贼兵只能借助淮河,在袁术和吕布边界处求生。

为了避免贼兵在淮水南侧发展,吴景也不得不派出部将,带兵巡视边境。

他没有忘记新军的另一项任务,经常借着剿匪的名义,到达淮水边打探袁术军情报。

这一天,魏刚照例南下,进行剿匪,来到淮水河畔。

淮水边,一个村庄正冒着火光。

过了淮水,就是袁术的地界,即使有贼兵劫掠,从理论上讲,那也是吴景的事,魏刚不该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