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象升好奇的打量着崔永建的时候,崔永建同样好奇的看着卢象升。
随着金州军的异军突起,关于金州军的各种情况也受到各方关注。作为金州军体系内官职最高的文官,崔永建的情况自然也在各方的收集之中。
作为一个朝鲜人,能够在一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势力中获得这么高的位置,各种因缘际会肯定是少不了的。要不是碰巧那个时候鲁若麟手上没有人才协助治理地方,崔永建也不可能成为金州军的文官元老。
正是有这份资历在,加上崔永建自身能力也不错,学识在一众金州军官员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鲁若麟任命他为辽南知府的时候,金州军内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因为金州军与朝鲜的渊源,加上有崔永建的例子在前面,所以这段时间陆续有不少朝鲜士子来金州军效力。
朝鲜对这个情况表现得也非常暧昧。
明面上臣服于满清的朝鲜与金州军是敌对的关系,甚至还在满清的逼迫下派兵与金州军交战过。
但是私底下朝鲜与金州军的交往随着金州军的实力变强反而愈发频繁。特别是贸易往来,比以前增加了几倍。
在满清监控不到的朝鲜南方,与济州岛的贸易和往来几乎公开化。大量的原材料、粮食、人力不断的输送到济州岛,换回来一船船的优质商品。
朝鲜南方贫民移民济州岛打工已经成为了一股风潮,随着越来越多的朝鲜贫民知道济州岛的存在,以及去济州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都是朝鲜贫民自发的往济州岛跑,根本不需要人去组织和动员了。
朝鲜人多地狭,有限的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适当的向外输出人口对当地官府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好处,至少不用担心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
在这股移民风潮中,来到济州岛的不光是那些活不下去的贫民,还有一些在朝鲜官府里找不到位置的贵族子弟。
朝堂的官位毕竟有限,而且始终由那些大家族掌控,除了极少数的精英子弟可以继承官位,很多贵族子弟并没有用武之地。
以前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在抑郁中度过一生。现在有了金州军这个新兴势力可以供他们选择,这些人又有了一展才华的希望。特别是金州军里的文官一把手是朝鲜人崔永建,这个情况更加坚定了这些朝鲜士子效力金州军的信心。
汉城方面对这种情况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一来那些贵族子弟确实需要施展的空间,而朝鲜却没有,让他们去金州军试一下也许又是一条出路。
二来朝鲜对于臣服于满清这个野蛮民族心底里还是非常膈应的,期望有朝一日大明爸爸可以将他们救出苦海。而鲁若麟归顺明廷,使得朝鲜对金州的期待也更加大了,让自家子弟去为大明效力,不但不觉得委屈,反而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只是为了家族的安危着想,这些去金州军的朝鲜子弟都是用的化名,并不是谁都有勇气像崔永建一样将家族整个搬到济州岛的。
朝鲜人现在是金州军内除了汉人之外的第二大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崔永建。
不过鲁若麟对朝鲜人接纳归接纳,但是同时实行了严格的汉化政策,讲汉话、写汉字成为融入金州军的必须要求。
这个要求对朝鲜的那些贵族子弟并没有什么难度,毕竟他们从小就是受到汉文化教育的,只要花一段时间练习就可以顺利的融入到金州军来。
对于那些朝鲜贫民就稍微困难一些了,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汉话和简单的汉字。不过他们的后代就容易得多了,这些朝鲜人从小就接受了汉话和汉字教育,长大之后基本和汉人没有太大的差异了。
汉人在面对朝鲜人时都会有一些优越感,那是属于宗主国对附庸国的心理优势。卢象升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