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在即,唐军主副帅之间的意见却各不相同。
张公谨主张稳妥,待来年开春之后再战,但李靖却欲行险招,不愿就此放过已然士气渐衰的突厥,欲毕其功于一役,在贞观三年便全据阴山以南之地。
李靖才是三军主帅,既然李靖力主作战,张公谨身为副将自然只能遵从,但若李靖只是一味强令,张公谨自己却另有所思,终究不利战局。
就在李靖也在思虑该如何解决眼下分歧的时候,城门处突然传来消息。
“启禀大帅,城门下有人持蜀王殿下手书前来求见。”守城的士卒奉命入内禀告道。
突厥新败,此事李恪在突厥的处境必定不会太好,李靖听到这个时候有人持蜀王手书前来求见,李靖首先的反应是突厥的细作欲借此诈城。
“城外几人?”李靖问道。
士卒回道“城外只一人,此人衣着残破,神态疲惫,似是连夜赶来。”
只一人?
突厥人若想骗开城门,只一人自然是不够的。
李靖依旧谨慎地问道“来人可曾通名?”
士卒回道“来人自称蜀王亲事府典军苏定方。”
李恪年少,尚未开府建衙,李恪的蜀王府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整个蜀王府包括李恪自己在内也不过寥寥数人,至于苏定方,他们自然是知道的。
“苏定方?他为殿下亲卫统领怎的来了此处?”亲事府典军本就是亲王近卫,苏定方乃李世民亲任,便更是如此,张公谨听闻苏定方竟出现在了城外,不免有些好奇。
李靖道“既持殿下手书,自是奉殿下之命而来,先传进来验别真伪再说。”
李靖一边说着,一边命人将苏定方待了进来。
李恪自长安北上为质时年才八岁,那时的他能不能将《千字》认全尚且是个问题,更遑论字迹了,无论是李靖还是张公谨,他们又难能认出李恪的字迹,不过好在苏定方,他们却还是见过的。
“末将蜀王亲事府典军苏定方参见大帅。”苏定方被带到了帅帐之中,见得帐内的李靖,上前拜道。
前来通禀的士卒说的分毫不差,苏定方着实衣着破旧,神色疲惫,显然是历经艰险之后方才到此。
“苏将军是奉殿下之命来此?”李靖问道。
昨日突厥战败,苏定方奉李恪之命趁乱突围,苏定方凭借着自己的一身不俗的武力,生生夺刀杀了出来,而后又在山谷间绕了整整一夜才到此处。
此间经历自是辛苦万分,但苏定方对此却只字不提,只是上前将李恪的手书交到了李靖的手中,道“此乃殿下手书,请大帅阅览。”
李靖闻言,不敢怠慢,亲自上前扶起苏定方,自他的手中接过了李恪的手书。
“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药师公亲启自武德九年,本王自请为质,至今三载有余,而今终得望王师,归国有望,吾心甚慰。然本王虽非行伍之人,却也知行军不易,北上之途,非有突厥之兵,更有险山峻谷,行之不易。本王府内有亲事典军苏烈,居突厥之地数载,熟稔地势,本王特荐之于药师公。苏烈其人忠勇,兼有将才,本王窃以可用之为三军先锋,必建功业!”
正如李恪此前对苏定方所言,李恪的手书乃是他的晋身之阶。
李恪手书中的内容很简单,无非就是举荐苏定方为将,助李靖北伐突厥。
仔细计较起来,李恪只是亲王,虽挂了一个益州大都督的虚职,但却不掌军事,就李恪眼下的身份而言,他的这封信有些逾矩了,若是李靖愿意,大可将此信置之不理。
但李恪这封信却来的恰是时候,李恪信中之意主战,正与李靖不谋而合。
李靖问道“既是三皇子举荐你来此,想必你必有过人之姿,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