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向虽然已经确定,但最终拿出来的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方案,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几位老师根据大方向再结合先前提出来的各种问题,也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私下里沟通一番,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其它人的都不一样。
林楼也不着急,一边在电脑上修改方案,一边根据修改出来的方案进行计算,看看这种设计是不是能够满足需求。
经过几天的忙活,初步方案终于做好了,就像先前所说的那样,把绝大部分建筑都留在了地下,然后利用露出地面的采光井为地下输送阳光。
但是和最终只做意向表达的草图不同,这次做出来的设计已经是经过严密计算的结果,地表上的采光井每一处分布都是有说法的,它们或是散落在绿植之中,或是躺在水池中间,亦或是作为景观小品分布在道路两边。
“这几个窗户开得倒是有趣,刚好借用了图书馆前方的坡度,既保留了原本的草皮,又能起到通风采光的效果。”李庆熙指着斜坡上的窗户说道,这些窗户和缓坡保持同样的角度,有点像是海派建筑中的老虎窗。
“主入口开在原图书馆的大厅中间倒是刚刚好,先进了图书馆再下去,给人的感觉就和原来的图书馆融为一体了,而且也不会感觉到是进入地下。”徐家平则更喜欢哪个中庭的设计,“而且将原来的图书馆完全打通,让采光井从屋顶一直延续到地下,让地下建筑最中心的位置也可以享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
“功能分区很合理,动静干湿分离很完善,但凡是需要充足光照的区域,都设计有采光井,这样只利用日光照射,就能满足白天的照明需求。”
“景观部分也做得很漂亮啊,采光井和景观融为一体,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起到了美化校园的效果,其中肯定也有李老师的功劳吧?”冯少平拍着李庆熙的肩膀说道。
“冯老师客气了,这段时间要不是你帮着计算,进度也不会这么快!”李庆熙矜持地说道,他以前做景观的侧重点是美化环境,这次还要考虑到实际应用效果,经过这个项目的磨练,他感觉自己在景观设计上又有所进步。
其它人也是一样,这种全新理念的建筑对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也有极大地提升作用,可以说先后经历了后库中学教学楼、上海团委办公楼和林州大学图书馆改造项目的磨练,远比他们在清华院里做普通建筑要强得多。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这几个项目的考验,在理念和技术上已经领先了差不多同时进入单位的同事一大截。
“大家看看还有什么意见没有?最好再算算日照和湿度的问题,现在找出问题还能修改,要是等到了林州大学,被人家找出问题,那可就糟了。”林楼起身活动活动脖子,这几天一直趴在电脑前画图,也是有些累了。
“这样的设计,就算偶尔有点小疏漏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下次过去只是方向性沟通而已,细节不是关键!”虽然嘴上这么说,大家还是认真地审核起每一个细节来。
然后提出了点小问题,林楼考虑过后进行了几次修改,这个项目的概念方案总算是完成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马上就能去林州进行汇报。
“距离林州大学要求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星期,我们抓奸时间把展示工作做好吧!我来画效果图,几位老师帮忙做下模型!材料我都准备好了!这回和上次不一样,上次只做了一个整体模型,这次估计还得加上个别区域的细部模型。”
地下建筑从第一感觉来讲,的确不如顾杰的空中悬浮大楼来得震撼,所以就要在展示方面下更多地功夫,如此才能打动审核方。
“最好是将一些地方做成可拆卸的,比如阅览室、采光井之类,这样到时候讲解时候拿出来,就能有更直观的感觉。”胡忠平出着主意。
“另外,考虑到夜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