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认识最清晰的精英年轻人们,
他们承认了省城的地位,
认可了省城是亚洲,
或者说东方的硅谷。
如果排除女生问题里的引雷陷阱……那么这问题,
本质上是在问苏远山对班加罗尔成就的看法……以及……本质上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对他们国家的期待。
分析后,苏远山沉吟了几秒后微微一笑:“我不知道。”
众人便都看着他。
苏远山耸了耸肩,再次有些无奈道:“我是真不知道——我是物理学家,对事物的发展一向秉持着科学和谨慎的态度,因此你问我班加罗尔是否能够追赶上省城,我只能回答你,一切都看诸位。”
“省城的成功除了历史的机遇之外,还有当地政府政策的投入,教育和人才的支持,资本的汇聚等等诸多因素,最终才形成了产业城市。”
“那么,按照朴素的对比法则。班加罗尔要超过省城,首先就是要抓住历史机遇。”
苏远山含笑看着一干认真倾听的学生们,毫无保留地道:“很幸运的是,现在就要基于摆在面前。”
“大家可能都知道,移动互联网便是接下来的机遇——甚至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甚至比当初传统互联网兴起时还要大,因为它的普及更快,更能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那么机遇有了,接下来就是班加罗尔的政策支持,并以此吸引来资本的投入,最后,还要看在座的诸位。”
苏远山看着众人:“只要这些做好了,那么,班加罗尔将不会是硅谷,而是班加罗尔。”
随着苏远山这一番真诚的回答,所有学生都激动起来,掌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而且……苏远山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没有半点保留,
纯粹是“掏心掏肺”——有些事,其实只用脚趾头想一下就能知道,包括这些学生,
只要肯动动脚趾头,他们也是能知道答案的。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出来,
无非是想从苏远山嘴里听到和自己同样的答案和想法,获取认同感罢了。
但世界上,从来都是知易行难。
即便抛开india的基础经济条件,社会问题;即便India有人才基础、班加罗尔有政策基础;即便有足够的资本来砸……但他们……也未必能抓得住机遇。
或者说,他们在想抓住机遇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几个已经成型的IT集群竞争。
他们……怎么争得过?
最后一个问题给了前排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看起来,这位男生似乎是个研究生,年龄颇大的那种。
“苏教授,请问你如何看待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
随着男生坐下,苏远山忍了几下还是不留痕迹地皱了皱眉。
这个问题终于还是来了……
在来之前,他当然准备过无数的回答,其中也包括这种关系的问题——甚至他还有所准备。
谷坅
而India作为周边的最后一站,两国之间的关系又极为复杂……想来他们早就看过了苏远山此前的演讲。知道了苏远山是能够回答所有问题,包括敏感问题的。
“嗯,虽然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超出了我的专业和身份的范畴,但我还是愿意站在一个普通企业家和普通人的角度来尝试回答一下。如果什么误差,还希望大家见谅。”
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