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好邻居(2 / 4)

1991从芯开始 三分糊涂 2371 字 5个月前

收购了Twitter,来和微博打擂台。”

万永亮微微一笑:“这是想看到你们夫妻打架。”

苏远山呵了一声:“我不敢说算盘是不是这么打的,但总有人认为……资本可以无所不能,

可以超越一切,包括夫妻父子。”

“是,我承认,

为了钱,为了地位,

类似的事发生过不止一次。但在我们两口子这里,行不通的。”

万永亮便一时不知道怎么接嘴了。

他不算远芯原始的创始团队——因为第一批人全是纯搞技术的,但他却算得上是远芯整个企业体系的第二号人物——陈静上马之后,立刻就招了他。而他一入远芯,

便成为整个远芯除了苏星河教授之外年龄最老的员工。

俗话说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

混迹过单位的万永亮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头脑,

也有清晰的局势判断能力以及识人的本领。

他这样的本领,

亲眼看着苏远山从十七岁的少年成长到现在,对苏远山,他自然比旁人有着更多的理解——这个理解就是,不要试图用常识去理解山总。

有时候,他甚至有种错觉,山总这一副年轻的躯壳中,隐藏着一具比自己还要苍老成熟的灵魂。

于是万永亮便想到了今年发生的一系列国际上发生的事件:“说到叙事方式(其实是YSXT),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互联网上啊,比的就是谁的嗓门大,谁的听众多……”

苏远山笑了起来:“可不是么,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两件事。第一,避免单一语言互联网的区域网化。第二,避免被人家的大嗓门给喊晕了。”

“但现在……人家的嗓门很大啊。”万永亮便叹了口气:“人家有先天优势。”

“嗯,没事,慢慢来,我们也有大嗓门。”

万永亮便咳了一声:“好像就你的嗓门大。”

苏远山哈哈一笑。

是的,纵观国内,就他的嗓门最大,且愿意听的人最多。

别说国内,就算全世界,崇尚强者也是大多数。

“说道嗓门,下个月我要去隔壁三哥那边访问一圈,你看能不能安排几个人跟新闻。”

“嗯?具体什么时候?”

“没确定,20号左右吧。”说着苏远山感慨道:“过去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在那边的投入没怎么用心,搞得今年在金砖会和前不久的上合会,那边的领导都在吐槽了……”

——因为HK数码港的崛起,形成了整个东南亚的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圈的缘故,

再加上苏远山一直都默认India是硅谷那边的人才库,以至于他忽略了,在现在的历史线上,其实硅谷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是被削弱了的。

在记忆的历史中,

全天下只有一个硅谷。但现在……非但有省城这个东方硅谷不说,

也有数码港这个东南亚硅谷,以及在希拉克先生的大力推动下,以远芯为首的各路资本下打造出的里昂硅谷……

特别是里昂。

在错过了硅谷、省城、数码港之后,老美资本终于不愿意再错失这一次互联网风口了。于是在确定了远芯以及国内资本开始与欧洲资本结盟,要再造一个高科技新城后,北美资本开始蜂拥而至。在极短的时间内,里昂便获得了大量的资本,无数个IT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谷镘

而一个事实是,India还是有人才的。

因此,远芯这次便借坡下驴,打算在班加罗尔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