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父与子(2 / 3)

释厄录 囚牛 254 字 2021-04-21

捧着祭祖表文,声音恭敬而低沉。

“维永乐十年,岁次丙子,十一月丁亥朔。”

“昭告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帝继天立极,垂统保民;百王相承,万世永赖。钦承祖训,嗣守明邦,奉命承国,天下太平,万民永乐。第以礼未终,弗克躬祀,恭陈牲帛,祗告殿廷,惟帝歆格。尚飨!”

本朝永乐,祭天祭祖的表文,大多都是出自礼部尚书陈知礼的手笔,这位老大人是洪武朝的探花,那支笔下真是妙笔生花,他府中的好几房小妾都是这笔下文采吸引而来的。

这张表文,自然也是他的大作。

祭天祭祖,文采不需要,格式都是固定的,只要恭谨谦和就行,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先说时间,紧接着把要祭拜的人的尊号喊出来,然后表彰一下自己最近这些年的功绩,说明没有给上天,也没有给先人丢脸,最后说一下自己带过来了什么什么祭品,还请神仙和先人享用,如此等等。

祭文不长,只有百余字,但郑和读的很慢,后面一小段,每四个字一停顿,他停顿的时候,跪在供案前的永乐皇帝朱棣俯身磕头。

一句一磕,三跪九叩。

恰好这偏表文读到了“尚飨。”

郑和暗暗点头,礼部尚书陈知礼这位老学究,文采已经渐渐趋向平实,看来多年宦海,也是很有领悟,没有之前那样花团紧簇的文章,反而更加有意味了些。

朱棣虽然跪着,面色端庄严肃,但是眼神却微微闪烁,等这个收起表文,他并没有站起身来,只是还盯着桌案上那支御笔。

朱元璋的毛笔。

就是这支笔,在圣旨上写下,封朱标为太子,然后盖上龙头大印。

自己的大哥朱标,就是洪武朝的皇太子了。

然后朱标英年早逝。

还是这只笔,在圣旨上写下,封朱允炆为皇太孙,然后盖上龙头大印。

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就是洪武朝的皇太孙了。

然后朱允炆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

两次,都和自己没有关系。

但是,朱棣嘴角缓缓扬起。

因为现在,大明朝的皇帝,叫做朱棣。

祭祀先人,嘴角露笑,实为大不敬,但这整个塔中,出了他之外,就只有郑和,了解他支持他也是最衷心的臣子,朱棣不怕他看到,甚至他想让天下人看到。

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与子,身在天家,太多的时刻,说不清楚是什么感情,爱与恨交织。

郑和静静的站在皇帝身后,能明显的感觉到皇帝心跳不稳,气息起伏,肯定是心中波澜大起,他明白皇帝的心思。

对于大明开国皇帝,身为儿子的朱棣,尊敬崇拜是有,但私下里,更多的可能是恨意吧。

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就算杀光史官,改遍史书,也改变不了事实。

但是郑和还有些担心,因为那只凤钗。

那是马皇后的凤钗,他是朱棣的嫡母,也只是嫡母,并非亲母。

如果说以前还是燕王的朱棣对她是尊敬,登上皇位之后,更是改了史书,认她是亲生母亲。

但这都是为了坐稳这个皇位。

如今永乐十年,天下太平,万民皆安,此楼之中,也没有外人,那皇帝心中,对这位不是母亲的母亲,还能留有几分尊敬呢?

就在郑和为那只凤钗担心的时候,朱棣从御笔上移开目光,转而盯着那只凤钗。

出乎意料。

并没有郑和想象中的杀意大起,朱棣只是静静的望了一会,然后站起身来,没有回头,声音略微低沉的问到,

“三保,你说朕能不能把这个凤钗换做我娘的玉钗?”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