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个“度”很难把握,即便把握得不错,也还存在一个难办的问题。
前面说了,从法理上来说,皇帝总是最高点。即便换皇帝,这一点也没改变。如果推翻了这一点,当前社会结构中的整个官僚体系都不存在了,所谓的“相权”更无从谈起。怎么才能既维持这个结构,又对皇帝有效的制衡呢?
所以,相权派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两点:一是“祖制”,二是“法制”。
祖制很好理解,就是皇帝祖上定下的规制。既然世间没人能制约得了皇帝,那就用他自己的祖宗来制约吧。至于法制,就是制定相关的游戏规则,一切以这个规则为准,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相当于“咱们先说好哈”,这个“说好”通常也就是对皇帝的某种制约。在实际情况中,祖制和法制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
通常来说,相权派都是以丞相为代表的负责理政的文官。独孤无忌和房司空这种当丞相的,就是天然的“相权派”。
太子派,也可以叫做“少壮派”。通常来说,以相对年轻、已经处于中层但还没到高层的官员为主。这一派系代表着新兴的政治力量。
不管英明神武还是昏庸无道,皇帝最终也是要去阎王爷那里报道的。或者说,天下总是要由新的人来继承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继位后,肯定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和执行国策,和自己理念不合的,留着阻拦自己的事吗?
完全站在太子李经角度去考虑问题的官员,就是这个派系了。独孤冲就是典型的代表。
但这种派别之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相互之间经常会转化,还有就是一个大臣有时候是这个派,有时候是那个派。
这是因为,尽管不同派别从大的方面来说代表着自己的最大利益,但从很多具体事务上来说,另外一个派别的政策就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了。
最高权力附近的水域,是世界上最变幻莫测的漩涡群。
本来朝堂上三个派别之间的尔虞我诈就已经够复杂了,还有其他很多不可忽略的因素。除上面三个派别,至少还要牵扯到“外戚”、“宦官”、“内宫”的争斗。
这么一来,对某些门阀或者官员个人来说,情况就更复杂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赵国公独孤无忌一家。
作为“宣武门事变第一功臣”的独孤无忌,无疑是最坚定的保皇派;但他现在所坐的丞相这个位置,又是相权派的核心人物。就亲戚关系而言,他是李经的舅舅,儿子和李经的关系更不用说,毫无疑问是太子派的中坚力量。还有,他是独孤皇后的哥哥,又是“外戚”的典型代表。你说,他能算作是什么派?
不过,朝中目前像独孤无忌这种情况的人实在太少了,大多数官员还是能从总体上划分到哪个派别的。也因为如此,房司空才成为了“相权派”的典型代表。独孤皇后说这话的时候,相权派正处于最不得志的状态。
现在李世明已老,新老政权交替之时,首要打击的就是相权派。如果不是继位者实在年龄太小,又或者处于特殊时期,必须要有所谓的“顾命大臣”才能保住家族江山的话,这时老皇帝必定要把相权派压得死死的。毕竟,接替自己位置的是自己的儿子,亲生的。而准备结位的太子更是必须把相权派这块挡路石一脚踢开,避免受制于人。
已经有了核心原因之后,“上朝时左脚先进殿门”之类的理由就很好找了。
李世明父子这次用的导火索是一个人——于奇正。
从一开始,作为官僚利益集团代表的房司空就是坚定的“贬于派”。尽管李世明也把于奇正视作心腹大患,但这和皇权相权之争并不矛盾。
这件事本来就波澜起伏,随时可以根据情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李世明决定:两件事一起做。
前段时间,徐高材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