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5.守门的卫士(3 / 4)

,属于是露天葬。

崖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悬棺葬,另外一种就是他们现在见到的崖洞葬。

悬棺葬这里就不解释了,只说说崖洞葬。

顾名思义,崖洞葬就是在悬崖峭壁上选择天然山洞,将死者安葬其中。

说到这里,姚彻突然“咦”了一声。

李淳丰赶紧问道:“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姚彻答道:“我是发现了一点小的异常。”

秦晓鸾等三人异口同声问道:“什么?”

姚彻说道:“通常来说,崖洞葬内,都会在石壁上画上相关的图案。”

就在秦晓鸾和李淳丰思考“为什么这里没有图案时”,阎本德问出了一句话:“为什么是图案而不是文字类的铭文?”

秦晓鸾偷偷横了阎本德一眼,心想你这脑回路和关注点很清丽脱俗啊。图案和铭文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起记录死者生平作用的。

她忘了,阎本德除了是营造大家之外,还是一个有名的画家。一提到绘画,自然就往那个方向想了。

相对于“为什么这里没有图案”这个问题来说,姚彻回答“为什么不是文字”这个问题要容易的多,于是马上说了起来。

尽管很早就有了崖葬,但也只是在濮、越、巴、僚等族中盛行。讲究“入土为安”的汉人,是断然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的。

而且即便是在少数民族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大贵族才能使用这种安葬方式。其原因就是李淳丰刚才提到的,这样不仅花费人力物力大,也非常危险。

李淳丰突然又问了一个问题:“那你知道为什么那些少数民族要崇尚这种安葬方式吗?”

姚彻点了点头,继续解释了起来。

这都是由相关的文化和习俗决定的。例如闵地畲族,所信奉的始祖盘瓠王是星宿降世,所以留下遗言“生不落地,死不落土。”后代遵从其遗愿,就把棺木悬挂在岩洞中安葬。后来族中贵族就照此施行。

而蜀地这边,则是信奉另外一个文化。他们认为死人的灵魂升天可为仙,入地则成鬼,所以崖葬的方式最合适。

不等其他人追问,姚彻继续解释。至于在这里出现崖葬,多半是一种情形。

秦始皇派赵佗等人征讨岭南,有一些那边的贵族俘虏被押解回咸阳。

这些人死了之后,就选择按照他们的风俗安葬在此处。

李淳丰眼睛一亮,大声叫道:“开棺!”

三人不解地望着他。

李淳丰面露喜色地说了起来。

一开始他就有个很大的疑问。史书有载,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开始在骊山修建陵墓,前后历时四十八年才建成。

那么首先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秦始皇陵必定是在骊山。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骊山这边是风水宝地。

之前他们推算出这里,也是因为这里风水极好。

以秦始皇的霸气,在这个附近的风水宝地,不可能允许其他人随意安葬,更遑论崖葬这种方式?

要知道,把这具石棺安葬到这里,绝不是一天半晚上就能偷偷摸摸做到的。

也就是说,这件事不可能避过秦始皇的耳目。

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这处崖葬是秦始皇所允许的。

可是,秦始皇又是怎么会同意一个少数民族的俘虏以这样的一种安葬模式在自己身边呢?

本来李淳丰还想不通这个问题,直到姚彻说到“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时,李淳丰才有了个非常大胆的设想。

秦始皇行事,不能以常理论之。

不说别的,就是选“皇帝”这个称号,也就是因为自认为功盖三皇,德过五帝。

那么,在秦始皇这里,任何与众不同的事情都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