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嘴角一撇“兄弟,有论须有据啊。”
孟子不屑地说“我当然有据了。《诗经》说了,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我老师孔子也曾经曰过,写这首诗的人真牛叉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所以崇尚美好的品德。”
告子不满地说道“你无耻不无耻?孔老二是你师父,又不是我师父!你拿你们自家说的话来当论据,有点过分啊。”
孟子翻了个白眼“我无不无耻,这个问题目前还尚未确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你很无知。”
告子大怒。
孟子斜着眼望了他一眼说道“首先,那句话的论据部分指的是诗经部分。其次,在刚才的话中我老师并没表达任何自己的观点,怎么能说我用他的话作为论据了呢?只是因为他也对这个表示了认同,以此来作为一个参考。这在学术研讨范围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连这个都不懂,和我辩个寂寞啊?”
告子气得连续揪断了三条胡子,却又无力去反驳对方的歪理。
不过,告子也不是战五渣,当即找到了一个突破点“哦,你这么一说我就记起来了一件事。昨晚我放了个拨唔不,我孙子整个的吃下去了,然后大声告诉我孙子的孙子说哎呀爷爷的拨唔不真香啊。”
孟子暴怒“你丫的人参公鸡!”
告子马上怼道“人参公鸡?我特莫的还蓝瘦香菇呢!”
孟子一下子撸起袖子,猛地站了起来。
告子也慌忙站起身,不无慌乱地说道“君子动口不动手,这是你丫的自己说的。”
孟子火气上涌“老子不当君子了。”
告子连连退了几步,指着孟子的鼻子颤声说道“你可别忘了,咱们开始说好了的,谁先动手谁就输,得赔给对方十个咸鸭蛋呢!”
提到咸鸭蛋,孟子像是针扎了的气球,一下子就泄气了。当即开口说道“算了算了,咱们还是继续讨论。丰收年成少年子弟多半懒惰,灾荒年成少年子弟多半横暴,这是为什么呢?”
稍微缓过了劲的告子这时候决定缓和一下关系,于是配合性地问答“对啊,为什么呢?”
孟子摇晃着脑袋“并不是天生资质这样不同,而是由于外部环境使他们的心有所陷溺。以大麦而论,播种后用土把种子覆盖好,夏至时就都成熟了。可是,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播种时间,它们同样地生长,为什么收获多少又不同呢?”
告子继续配合“对啊,为什么呢?”
孟子现在已经完全平息了情绪,侃侃而谈“那是由于土地有肥瘠,雨水有多少,人工有勤惰而造成的。凡是同类的事物,其主要的方面都是相似的,为什么一说到人就发生疑问了呢?圣人与普通人是同类的人吗?所以龙子说,不用知道脚的长短去编一双鞋,我也知道是绝不会编成一个筐子的。草鞋的相近,是因为天下人的脚都大致相同。”
告子心中产生强烈的鄙夷,又拿人家龙子来垫背。
孟子越说越来劲“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易牙就是先掌握了我们的共同嗜好的人。假如口对于味道,每个人都根本不同,就像狗、马与我们完全不同类一样,那么天下的人怎么会都喜欢易牙烹调出来的味道呢?一说到口味,天下的人都期望做到易牙那样,这说明天下人的口味都是相近的。”
公都子伸出大拇哥“老师高见。”
孟子说得眉飞色舞起来“对耳朵来说也是这样,一提到音乐,天下的人都期望做到师旷那样,这说明天下人的听觉都是相近的。对眼睛来说也是这样,一提到子都,天下人没有不认为他美的。不认为子都美丽的,是没有眼睛的人。所以说,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颜色有相同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