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又一个成语(1 / 2)

听到这里,梁惠王不由得问道“那你呢?”

丁厨师笑着继续回答。

如今他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也就是因为这样,才能做到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不过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看到那里很难下刀的时候,就会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

接着把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轻轻的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这个时候提着刀站立起来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李世明讲完之后,秦晓鸾拼命地拍起巴掌来,旁边二个侍女也马上跟着鼓掌。

不过,在李世明眼里,两者之间的区别可是太大了。像这之类的故事,说给不知道的人听很有成就感,但若对方本来就知道,就没多大意思了。

作为长期在宫里的宫女,多少都会有人教习过一些文化,这两个成语婉儿和冷秋是肯定知道的。她们表现得这么兴奋,无非就是拍马屁了。

可武才人就不同了,出身寒微又是女子,根本就没可能去读书识字。

虽说在营造方面颇为内行,想必也是自家老爹从事这个行业,自小耳濡目染,加上天生聪慧,便有了那些成就。即便如此,也还是受到客观上的一些局限,不知道这些成语典故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果做个类比的话,以秦晓鸾先天和后天的条件创建出那么大一个秦氏集团,其难度根本不亚于他李世明打下这么一个天下。

这么一想,一种同类人的感情在李世明心里油然而生。

转念一想,自己现在风光无限,但打下这个江山,其中收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怕,没有人能够知道。即便是从万千造反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唯一的成功者,但并不表示事情就结束了。

打了天下之后,还有一个治天下。

他本是武将出身,对于治国这种活,其实并不比一个童生强多少。还是得从零开始,一点点的学习和掌握,才有了如今这太平盛世。

无限唏嘘之余,李世明不由得又想到秦晓鸾能撑起一大摊子,也不知道受了多少苦呢。这么一想,一股怜惜之情更是涌上心头。

李世明不由得伸出臂膀将秦晓鸾纳入怀中。

秦晓鸾微微扭动身子说道“圣上,您还没讲那个什么轮的故事呢?”

李世明见她说话间的语态神情娇憨无限,就像一个孩子在大人面前撒娇一样。对孩子,大人们总是有着无条件的宽容。

因为孩子是最纯洁的,而且他们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面对一个稚嫩的孩童,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绝对会升起怜爱和保护之意,李世明现在便是如此。

李世明抱着秦晓鸾坐在自己腿上,开始讲了起来。

这个典故和刚才的庖丁解牛一样,也是出自于《庄子》,讲的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齐国的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个当时称之为轮扁的车夫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

齐恒公对轮扁乒乒乓乓的砍伐声不太满意,于是让他别干了。

轮扁依照他的吩咐,放下椎凿的工具。

没多久走上堂来随口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

桓公说“说了你也不懂,这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

轮扁就又问了“圣人还在吗?”

齐桓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