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自我感觉良好(1 / 2)

长孙无忌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冒险推动此事,甚至不惜制作各种伪证,就是因为,现在正是一个绝佳的时机,错过了,很有可能就会酿成大祸。

反正承乾已经被废了,趁着这个机会把李泰也一起拉下来,这样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让李治名正言顺的上位。

唯有一点是李世民还有顾虑的,那就是李治还太小了,不满十岁,就算把他扶上太子之位,他面前的路还太长,太长。

那些年长的哥哥,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一定有人要跳出来闹事,而这个时候,李治还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只能由李世民来亲自庇佑他。

很显然的,这就加重了李世民的负担。

但是,事情已经被推动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也没有退路了,只能一味的向前。

作为一个君主,时常也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局面,他们虽然拥有无上的权力,却也不能成为万物的主宰。

很多事情的发展,甚至是延续自己血脉的儿子,都不可能按照他的设想,健壮的成长。

他也只能是在诸多可能的恶劣后果之中,选择危害小一些的。

李世民连连放逐两位嫡子的壮举,在朝野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李泰的那些追随者,不是被流放,就是左迁,被打发到了鸟不生蛋的地方。

这一举措简直是震惊四座,非但没有让人气很旺的魏王李泰继任太子,还把他放逐到了均州。

虽然他们也听说,在李泰的府里发现了一些违禁之物,可这一切来得也太快了些,完全没有一点点准备。

也就是两天的功夫,李世民就把该做的事情全都做好了,既没有给朝臣们进谏的时间,也没有要参考其他人意见的想法。

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他的身边还有支持者,就是他的内兄,赵国公长孙无忌。

在整个废立过程中,长孙无忌都没有走开,他鞍前马后,一直用心的操持,显然,长孙是了解事件真实内情的人。

或许,所有的行动都不是突然而来,而是准备许久的,李世民的做法,几乎没有给人提异议的机会。

很多朝廷上的大臣,甚至是魏征这样的重臣都没有想到,李世民会一举将两位皇子同时流放。

他们虽然都还有相应的皇室待遇,却也和流放官员差不了多少。他们的将来,必定是一片黯淡。

但是,基于这件事发声的人也不多,声音也一点都不大,李承乾被废基本上在朝臣之中已经有共识,是迟早的事。

大家不说话也属正常,可李泰也一起被放逐,却没有人替他说话,这就很尴尬了。

只能说,作为一位君主,李世民还是对朝廷的掌控力相当的强,以至于他做出的决定,就算是有争议的,大臣们也不敢太过置喙。

到头来,还是他自己说了算,就连魏征这样经常给他提意见,些微小事也不放过的人,这一次也没有抢到说话的机会。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世民把两个皇子全都甩到了一边,几乎什么也没有做。

当然了,魏征也是有私心的。从本心来讲,他更支持承乾当太子,既然承乾是无论如何也不中用了。

那他也不会介意李泰如何,他也不赞同废承乾而立李泰,所以,现在这样对他来说,也挺好的。

于是,就在不久之前还是人人都看重的,拼了老命也要争抢的太子之位,现在却成了十足的烫手薯蓣,皇子们都避之唯恐不及。

当然了,这也是暂时的。

因为没有人想要背上争夺太子之位的恶名,等到风声过去,如果太子之位还空着,或者新的人选产生却不能服众,就自然会有人出来搞事了。

比如,一早还想投靠承乾的齐王李佑。

他现在按兵不动,都是因为也在观测风向。不必怀疑,他虽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