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转战数地拍摄,苏长青都没有使用四维号,与大家同甘苦共进退。
剧组人太和设备多了,他的私人飞机一次只能载八个人,用起来反而麻烦。
另外机场与景区都有距离,还不如走公共交通。
九寨沟拍完还去了张家界,这地方的石英砂岩地貌非常独特,后来《阿凡达》的不少外景也是在这取的,经过电脑处理后就成了外星球。
《杀死那个人》也在这取了不少景,而后上黄山再顺着千岛湖去了杭州,外拍的最后一站是上海。
浦东新区虽然刚成立没多久,东方明珠塔已经矗立起两年,周围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高楼群,这个必须得拍。
全国这么一圈拍下来,苏长青觉得国家旅游局欠他一幅义务推广大使的锦旗。
外滩当然也拍了,而且像许多电影那样,重点表现沿江那一排西式建筑,这里曾经是远东的金融中心。
而且苏长青用一种更加宏大的视角拍摄,甚至用了空拍。
上一代苏长青曾经与一位香港搞金融信托的女人短暂交往过,一起来过上海。
在锦江饭店豪华餐厅里,女金融家脑子很清醒,不无忧心地说过“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并不是必然的,与人的聪明才智没有直接关系。”
她说五十年代之前的香港并无特色,与其他港口城市没多大区别,是因为上海解放后外国银行纷纷迁往这个地方,才造就了后来的所谓奇迹。
“这是一个替代方案的结果,上海才是真正的东方之珠。”
其实苏长青也纳闷过,说起东方之珠都会想起香港,为什么浦东新盖起的电视塔非要叫东方明珠呢?
作为上海的新地标,命名肯定非常慎重,听了港式女友的话他才明白了,因为自己不是上海人,没有深刻的相关历史记忆,不能体会某种心情和雄心。
苏长青甚至脑补了当年某个会议的画面。
“香港就要回归了,现在满大街都是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把咱们的这个塔叫东方明珠不好吧,听起来不像是上海的建筑地标。”
“是啊,给人感觉好像要傍着谁借光似的。”
“市民也可能觉得缺乏创意,叫浦江明珠都比这个更有地域特色。”
穿着西装马甲的决策者没有发言,他从会议桌的尽头站起来,走到窗前遥望黄浦江对岸那片已经夷平的荒地。
半晌才说“我们要把目光放到几十年后,上海终将是东方最闪耀的明珠,这是毫无疑问的。”
另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当上海有一天再次成为最闪耀明珠的时候,是靠无数牛逼的人努力来的,这是本质区别。
二十年后港交所打算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理由是有助于将英国金融业务拓展到中国内地。
时代真的正在变,港交所居然打算收购伦交所了。
然而变化还不止于此,伦敦交易所断然拒绝了收购提议,而且还在回信中很刻意地提到了上海。
原话是“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巨大机遇,并非常重视在那里的关系,然而我们不相信港交所能为我们亚洲最好的长期定位,或中国最好的上市交易平台。
我们重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互利合作关系,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我们获得许多中国机会的首选和直接渠道。”
二零一九年,港交所挑了个非常敏感的时间点提出的申请,然而英方没有照顾情怀,还毫不留情面地打脸。
为什么用“不相信”这样令人难堪的刺眼字眼呢,好歹也给小弟留点面子吧?
对不起,实在做不到,因为你不但自作聪明忽悠我,还特么想买下我,真没法留面子。
从这件事里可以品出许多味道,至少在发展战略规划方面,沪港决策者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上,未来高下已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