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欣然而往(1 / 2)

从武都贩卖战马到荆州,虽然一直是上庸申家在主事。

但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荆州官场和权贵们都知道,这些战马都是华雄手中流出来的。

又或者说,如果讨逆将军华雄没有点头,以区区豪强大户上庸申家的实力,根本无法染指战马这种战略军资。

因而,孙坚前来汉中郡,就是为了购置战马而来。

鲁阳城西的那一战,徐荣以骑兵强大机动力奠定胜局,给他的教训太大了。也让他意识到了,如果能组建起一支精锐骑兵,会对讨伐董卓大有裨益。

至于精锐骑兵绝非一朝一夕能训练出来这个问题,他没有考虑太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要么在十年前,要么就是现在。

现在不着手筹备,以后也同样会感慨,为何今日没有亡羊补牢。

而且他觉得,华雄是愿意达成战马交易的。

其一,不用说,是双方各取所需。

另一个原因,是他和华雄有过一面之缘。

当年西凉叛军第一次进攻关中三辅的美阳之战,他是平叛主帅张温的参军,曾代替张温

送夏育辞官归乡里。那时候,他和官职才是一介假军候的华雄交谈甚欢。华雄还借着给他讲解西凉叛军的优劣,将董卓三千嫡系的底细都分析了不少。

如今董卓逆行倒施,滔乱天常,被天下口诛笔伐。

华雄作为先帝亲口赞誉的“虎臣”,自然也是朝廷的忠贞之士,哪怕没有举兵加入联盟共讨董卓,私下交易些战马给他也不难吧?

事实上,也正如他所料。

华雄得知上庸申家遣人报信后,哪怕是忙得脚不沾地,也特地抽空一路疾驰往上庸而来。

一直冷眼看关东诸侯讨董的他,最近十分忙碌。

一方面的原因,是雒阳权势斗争的殃及池鱼。

皇甫嵩和盖勋被天子命夺了兵权回朝廷任职后,董卓又让朝廷给武都下了诏令。

不是夺兵权。而是让华雄做好征战准备,细心监视西凉各路叛军因为关中兵权变更后,觉得有机可乘卷土重来。

是的,董卓没有必要担心,华雄会举兵与他作对。

因为华雄不具备这个实力!

从战略角度上看,华雄有后顾之忧。

王国、韩遂与马腾等人和华雄的地盘,堪称犬牙交错,局势也前一发动全身。

华雄若是出兵关中,后方就有被袭击的危险。而且华雄势力范围都是苦寒贫瘠之地,供养麾下本来就很艰难。根本无法做到,一边守戎西凉叛军,一边出兵关中。

从山川地理的角度分析,从武都出兵关中,也是不可取。

又或者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时代变迁下,已经彻底变成不可复制的佳话。

当年,韩信暗度陈仓的后勤保障,都是依托于故道水(嘉陵江)。那时候的故道水河宽水深,还能通航大船,粮秣军械等物都可以逆流而上。

然而在刘邦出汉中的二十年后,武都郡就发生了一场的大地震,改变山川河流的地形。

首先从祁山道蜿蜒而来的西汉水改道。

不再东去和沮水汇流转至汉中郡,而是直接与故道水合一,蜿蜒入巴蜀成为嘉陵江。

其次是将位于沮县上方的“天池大泽”,整体地形给抬高,失去了蓄水的功能,湖泊变成了河谷。

这样的变化,会导致上流水位降低,无法让大船逆水而上;也因为地势太高,让水流变得湍急,增加了小船运输的人力成本。

也就是说,想从武都走陈仓道出散关进军关中,一两千步骑的规模还可以。

超过了这个数目,后续的粮秣与军械供给,就无法跟上!

这就是董卓无需担忧华雄举兵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