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旅在其旅帅带领之下前往靶场习射,第二旅和第三旅在各自旅帅的命令下盘腿坐在原地,在两个旅帅的起头之下开始齐声高唱大角歌词。
角手们要先后吹三通大角,每一通大角声都有不同的曲调,因此要求兵士们平时要经常练习唱歌词,在战时就能够辨别号令。
通过号角、鼓、钲、旗、幡的变化来训练士兵们的耳、目、手足,要求令行禁止、动作整齐划一。
两旅人马坐在校场上由各自的旅帅领着唱了两刻钟的歌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兵士们熟记歌词,歌词是与大角声的曲调配套的,大角声不同的曲调配合歌词所传递的信息不同。
孟建威叫来刘校尉,“第二、三旅进行校阅演练!”
“诺!”
刘校尉答应,跑到点兵台前大喝“起!”
众兵士纷纷起立。
“二旅居左,三旅居右,相距百步!”
角手们立即开始吹号角,兵士们开始唱着大角歌在制定地点重新集合列队,每旅两个队,分队列阵;第二通号角响起,旗手把旗帜倾斜,解开旗幡;第三通号响,旗手再次把旗杆举起。
苏扬发现,队伍集合有些不太干净利索,稍显混乱,有些人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两个旅帅分别跑到一面大鼓前开始拿起鼓槌击鼓,“咚·咚·咚······”
兵士们闻鼓而进,步伐都踩着鼓点,嘴里唱着歌词,两旅人马相向而进,进行到二十步时,第三旅鼓声停止,兵士们停止前进,这时第二旅还在继续前进。
在孟建威的示意下,刘校尉让三旅旅帅击钲,三旅旅帅当即放下鼓槌,拿起旁边的钲锤敲响了钲。
三旅兵士们闻钲声开始缓缓后退,而二旅兵士还在继续前进,当进行到第三旅先前所在的位置时,鼓声停止,又听到了钲响,他们也开始后撤,两队都撤回了。
接着在孟建威的指挥下,又进行了几次这样的队列行进、后退演练,中途响起不同曲调的号角声,兵士们在这种号角声的指挥下进行静止中转向和行进中转向的训练。
不得不说,古代将军们还是很聪明的,通过号角、鼓、钲、旗等工具来向兵士们传达军令,进行不断的演练来训练他们如何辨别不同的军令。
只是让苏扬感觉不太满意是兵士们的队列走得实在太糟糕了,他们在队列训练时动作步调还算齐整,但前后左右、横排纵列就有些乱了,不够整齐,基本上都没有在一条直线上。
苏扬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是平常演练不足,武官们都是敷衍了事,而且又没有比赛考教,还有可能就是训练方法不对,队列训练应该分排分队训练,各排先把横排练齐整了,再练方阵。
看了一会儿,苏扬把他所见与自己学的兵书进行一一印证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府兵们在折冲府的训练都是基础训练,非常简单,就这么一样,要想看复杂多变、大兵团的演练,还得看领兵大将们在临出征时对兵士们的阵法演练,
“都尉,咱们去靶场那边看看?”苏扬扭头问孟建威。
孟建威一愣,随即点头“行!”
武官文吏们都来到靶场,第一旅的习射已经进入尾声了。
很快换上了第二旅,第一旅前去唱大角歌进行队列校阅。
靶场有二十个靶子,第二旅一百人分为二十个伍,由各伍长领着进行练习射箭,每人有一壶箭三十支,因为臂力的关系,有些人一次只能拉开十次弓,也就只能射十箭,有些力气大、耐力强的可以拉开二十次。
按规定每人最少也得射五箭,每次必须要拉满弓,能射多少箭算多少箭,实在拉不开满弓了就放弃,让身后的人上前来射,等待休息一下之后进入下一轮,直到把三十支箭射完为止,然后各人捡回各人的箭矢,箭矢上须做标记,方便辨认